康复指导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原则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伸膝动作中起到支点的作用,帮助膝关节更加自如的发挥最大力量。其在各种直接暴力损伤中,容易受伤骨折。
通常,伤后处理手段上大致可分为两类: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两类处理方法的不同,伤后康复练习原则完全不同。今天就和大家简单介绍髌骨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一、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原则
髌骨骨折,常见手术方式主要有:克氏针+钢丝减张固定法、空心螺钉+钢丝减张固定法、髌骨爪固定法、编织线“荷包”式缝合法。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术后的练习原则也稍有不同。
1.伸直功能
在各种术式中,伸直功能练习均毫无限制,从下手术台一刻开始,就应该在过伸位放置下肢,保证伸直功能无碍。术后伸直练习应始终作为重点练习项目,直到屈伸角度均恢复正常为止。
2.踝泵
术后麻醉消退后,应尽量多做,最大幅度缓慢屈伸踝关节,每小时应尽量做至少5分钟,用肌肉自身收缩产生的挤压力按摩下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这种方式不但针对于中老年患者,年轻患者也应有足够的重视。
3.屈曲功能
屈曲功能练习在术后最多2-3天以后即应该正式开始,且无需在术后额外进行任何方式的外固定。
4.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也是关节稳定的重要保证,在术后早期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金属内固定的存在,进行力量练习的过程中,可能难免由于伸膝装置收缩刺激到固定物周围的软组织而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如果这种疼痛感出现,是不能勉强练习的,需防止尖锐的内固定物刺伤皮下组织,此时,只能寄希望于骨折尽快愈合,尽早拆除内固定物,之后进行力量的强化练习。
具体练习方法:
大腿各方面肌群等长收缩(绷劲),尤其是股四头肌,要求在基本无痛的前提下尽量用力、尽量多的做这个动作,这不仅仅可以维持一定程度的力量,也是通过肌肉对髌骨的牵拉,使髌骨能在其正常轨迹中尽量活动,进而牵拉到髌腱,防止髌骨粘连,髌腱挛缩等症状发生。
直抬腿:在完全无痛的前提下,以关节充分伸直的姿态,抬起整个大腿直到约与水平呈15度左右高度,停止至力竭,缓慢放下,重复数次,每天2-3组。前几种金属固定法因为固定可靠,可在术后早期即开始,即使稍有疼痛感也可尝试着去适应,如果是荷包缝合的术式,则需要视其手术水平而定何时开始抬腿。
5.术后练习注意事项
在术后,可能出现数天卧床制动,早期下床活动时可能出现血管充胀的感觉:小腿胀痛、皮肤发紫,甚至由于血管突然充盈造成大脑一过性缺血产生晕眩感,这时不要紧张,只要回到床上休息,待休息好以后多次重复下床站立体位,数次后即可适应,然后开始正常的行动。
下地活动时,早期一般均应使用双拐支撑行动,如果关节物其他损伤,患肢可负重行动,并随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而逐渐脱拐行动。但是并不应该以脱拐作为阶段性胜利以自喜,何时完全脱拐仍要视具体恢复水平而定。
二、髌骨骨折保守治疗康复原则
保守治疗是不通过手术方式,通过严格制动,靠髌骨自身的愈合能力实现最终愈合,只适用于髌骨骨折且断端无任何移位的病例。
如果骨科医师断定骨折断端位置可靠,无移位,可以直接通过石膏或直夹板进行固定,通常固定后1个月以内每周拍片监测断端是否稳定,如最终稳定,可佩带支具直到伤后8周,直到出现较为可靠的骨痂,骨折线模糊后才可酌情去除支具。在此期间,股四头肌要尽量安静制动,仅可以做极轻柔的髌骨松动练习:用双手分别推住髌骨的上下两极,发力使断端呈压紧状态下,进行髌骨的松动,通常每方向能够保证出现运动,能避免髌骨顽固粘连即可,不需要过量推动,防止断端分离。如果身边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康复治疗师或自己控制力度能力较强的话,可以在伤后4-6周酌情开始关节小范围屈曲练习,此时骨折仅处于纤维愈合期,就利用了这一点可怜的强度进行锻炼,但是要强调,这个过程危险性较大,要严格控制幅度,20-30度的微动即可在相当程度保证关节避免出现顽固的粘连。在伤后,伸直功能的练习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在无法保证关节正常屈曲练习的情况下,确保关节伸直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其他方面练习就可以参考网站中各篇文章所述进行设置了。
以上是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伤后术后练习的简单原则,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在此温馨提醒: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医院大学城运动创伤关节镜专科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by/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