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举办社区骨质疏松症和骨
8月7日下午,医院成功举办了“社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疾病规范诊疗”学习班。张剑英院长在开班致词中说到,目前我国70岁以上老年人中,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发病率在80%--90%左右,已超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将骨关节炎疾病称为“不死的癌症”。苏州市卫健委也把骨质疏松纳入了健康市民“”的倍增计划中,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能规范基层医护人员对社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的诊疗,推进各院骨质疏松防治点工作。
学习班分为上下两场,医院北区的郝跃峰副院长给大家授课,他主讲的课题是“骨质疏松的运动疗法”,郝院长给大家详细讲解了运动疗法的“八大法则”,分别是:功能至上、预防优先、整体观念、全程管理、快速康复、无创微创、运动处方和道法自然。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姑苏区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殷松主任,重点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疾病的社区筛查和管理。下半场,我院骨伤科梁怀成主任和社区卫生科姚建军主任,分别给大家讲解了“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的疼痛管理”。半场休息的时间,大家也充分利用,与授课专家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学习班由相城区医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学组主办,医院承办,来自区内各医疗单位8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学习,学习班的成功举办,对提高社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科普知识: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消炎镇痛药物可减轻或控制症状,关节腔内注射是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式。对晚期病例,在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的条件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是公认的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本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供稿:姚建军
苏州市医院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卫生院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jc/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