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为了自己

前些日子,两条新闻刷爆朋友圈,一则是《爸爸辅导儿子五年级作业,竟得心梗,入院放了两个支架》,另一则是《小女孩放学后迷路,边哭边写作业在公交调度室里写了3小时》。

两条新闻对比下,众多家长不免心生感叹:作为小学中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天天陪孩子写作业经常磨叽到晚上十点多,常常因为辅导孩子被气得心动过速、胸闷气短、脸色铁青,孩子却还是一副敷衍潦草的无赖相。一想到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十来年,当娘的就想崩溃大哭。而那个在调度室里写作业写了3个小时的“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学习动力那么强?

说到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希望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为什么还是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呢?

孩子的学习,此动力与彼动力大不相同

孩子的学习动力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动力,一种是外在动力。儿童行为与心理学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两种动力就像紧挨在一起生长的两棵大树,它们的生长经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长的。换言之,如果学习动力都是外界的力量所给予,那么造成的状况往往是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萎缩。如今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在很多家庭已经表现得不能再强旺。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酷暑当头,都可以看到家长车载手推,运送睡眼惺忪的孩子四处上辅导班;家长用电动车驮着孩子上下学,一路上都在严厉拷问孩子的功课,到了家中,哪怕没有时间做饭洗衣,都要像个牢头一样,呼喝孩子好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如此一来,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蹿生成为一个巨人,而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却萎缩成一个侏儒。孩子常常在严厉的管束、无边的压抑中生出逆反心理:“妈妈像个牢头管牢犯一样管着我,她要我学习好,还不是为了她自己有本钱到朋友圈里去吹嘘,为了她自己能收获上百个赞脸上有光,她体会到我的痛苦没有?体会到我每天觉都不够睡,每天被各种功课填满的痛苦没有?她有多么自私!父母哪些不当做法,打灭了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1情绪完全被孩子的成绩带跑不知道你家是否是这种状况:家长的喜怒哀乐全被孩子的成绩左右,孩子考好了,家长比自己升职加薪还要喜出望外;孩子没考好,家长那个垂头丧气,比股市暴跌自己的投资全被套牢还要满脸绝望。这样的表现成为常态后,孩子一考试就感到有芒刺在背,满手都是冷汗。时间一长,孩子觉得学习是为妈妈学的,不然,为何妈妈要为我的89分捶胸顿足、伤心不已?笔者的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小姑娘没有考好,妈妈想到这一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驮女儿四处上课的辛苦,气恼兼伤心,不禁号啕大哭。小姑娘很镇定地站着给妈妈递纸巾,反而劝慰她说:““妈妈,学习是我的事又不是你的事,你干嘛这么经不起打击?你一个快40岁的人了能不能遇事镇定点儿?一次月考就把你搞成这样,以后万一我中考、高考没考好你怎么办?哪个成功者不是失败了很多次的?连我们老师也说,考试有难有易,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一定要尽快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中走出来……”女儿的话,在妈妈的心中犹如轰响一个炸雷,促使她思考自己认识上的盲区:孩子的学习,究竟是为她自己,还是为家长的脸面?孩子的学习,究竟是为她的全面成长,还是只为一个挣脸的分数?2把孩子的成绩与物质奖惩挂钩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制订很多赢得物质奖励的规则,比如功课考到多少分、多少名会奖励给孩子什么或者满足孩子什么条件。制订这样奖惩政策的家长一定扬扬得意,因为一开始,孩子为了物质奖励确实是好好学习了一阵,可是最多过了6个月,同等力度的奖惩已经触动不了孩子的心,他便开始恢复“老油条”的脾性,家长盯一盯,他被动推进一下,家长一没留神督促,他马上开小差,还想出了“长时间蹲马桶看动漫”“长时间洗澡拖延写作业”“假装吃水果蹭电视看”这些独到的偷懒怠工方式。没错,看看家长与孩子签订的这些奖惩合同,看看这些事无巨细的物质引诱,与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方式有何不同?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就像资本家,专门在他的鼻子前吊一根胡萝卜,连哄带骗驱赶他往前走,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工人,哪个会积极主动,生发出内在的创造力呢?3把自身不求上进归咎于孩子““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咱就再也没有写过论文,没有搞过科研,没为职称评定添砖加瓦。”“可不是,自从孩子进了小升初的磨道,我就推掉了所有的进修和加班,工作上也得过且过。”“你们这些牺牲算个啥,我一个好闺蜜,为了紧盯孩子的学习,把开得很红火的咖啡馆都关掉了;我还有一个姐妹,连单位公派去美国读MBA的机会都放弃了。”

三个妈妈一台戏,当这样的戏文当着孩子的面唱响,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要是懂事,一定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天哪,妈妈为我牺牲那么多,我要是考不进前五名,不得羞惭死?我怎么有脸去面对妈妈那张寄予重托的脸?孩子这么一想,就会造成大考大滑坡,小考小失常的局面,就会陷入一到关键时刻就脑子糊涂掉链子的怪圈。

孩子要是不懂事,就会这样顶嘴:“你在单位都不思进取,凭啥让我快马加鞭?”“你说我脑子不灵光?你灵光?你怎么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副教授也不是?”家长遇到这样的熊孩子,请不要着急生气,冷静下来想想,孩子并没有说错啊,工作是你的事,学习是我的事,咱们都对自己的事儿负责好不好?别老是把你自己的得过且过归咎于我,我可背不动这个锅!4总是打压孩子的梦想现在有小学生的家庭,晚饭桌上、上学途中孩子与家长的谈话,已经被家长引导成了一种实用主义对谈,交流的主题无非是:你下一次考试如何提升排名,如何调竞赛奖项等级;为了引发老师对你薄弱环节的







































白癜风的药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1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