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塞牙是病,剔错牙更要命
塞牙,在医学上被称作食物嵌塞,指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被挤入相邻两牙之间的牙间隙内。据调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90%以上都有塞牙现象。特别是在接受过牙齿治疗后,塞牙现象普遍增多,但大多数人对塞牙的症状满不在乎。
塞牙不治危害大!
导致牙缝增大:经常塞牙的两颗牙之间的缝隙势必会被越撑越大,使患者出现强烈的不适感。
导致口臭:食物长时间塞在牙缝里,会发酵出现异味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臭。
导致牙齿敏感:经常塞牙的牙齿会越来越敏感,比如吃冷的、热的食物时会十分难受。
导致龋齿:牙缝里残留食物经发酵后产生的细菌会慢慢腐蚀两侧牙齿,进而出现龋齿,龋齿一旦严重就会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导致牙龈炎、牙龈出血:食物塞进牙缝瞬间,如果感觉到疼,那就是已经对牙龈造成了机械损伤。塞在牙缝里的食物腐烂后产生的毒素会进一步刺激损伤牙龈,引发牙龈炎、牙齿出血。
导致牙槽骨萎缩:当牙龈反复发炎,一方面会刺激下方的牙槽骨,另一方面使供给牙槽骨的养分减少,牙槽骨会萎缩变短。固定牙齿力量越来越小,牙齿就会慢慢松动。
缩短寿命:研究显示,1/5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发炎症状,而严重的牙菌斑、口腔细菌等问题还会增加80%的患癌死亡风险,相当于减少了13年寿命。
吃东西为什么总塞牙?
牙齿咬合不齐:当牙齿排列紊乱、拥挤不整齐时,上下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发生改变,一言不合就容易将食物残留在对面牙齿的缝隙之中。
牙齿磨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咀嚼磨耗,牙体组织慢慢被磨损,失去了这些结构的引导,磨碎的食物向牙齿四周平均溢出,又无边缘嵴阻挡食物滑向牙齿邻面,极易食物嵌塞。
牙周病:牙周炎的典型症状就是引起牙齿移位、松动,使牙齿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大。
牙齿缺失:由于某种原因缺失了一颗牙齿,如果不及时补缺的话,会引起两侧牙齿的松动和移位,这样会很容易引起塞牙。
阻生智齿:多数智齿生长方向不正常,比如向前倾斜生长,就会与前牙形成比较大的夹角;再者,没有配对牙的智齿伸长,也很容易与前面一颗磨牙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引起食物嵌塞。
治疗不当:塞牙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生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假牙没有镶好,修复体与邻牙或修复体与修复体之间没有接触或接触不好时,也容易引起塞牙。
塞牙了,怎么办?
如果吃东西只是偶尔会出现塞牙情况,可通过辅助清洁工具帮忙,而牙线是最方便实用的一种。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人平均多活6.4岁。
如果总是出现塞牙,可考虑就医治疗,目前诊治的方法有两种:
填充:如果牙与牙之间有牙缝,不管是天生的,还是龋坏的,用专门的材料填上就可以了,就跟普通的补牙洞一样,既安全又不影响美观。
咬合调整:如果相邻的两颗牙看起来没什么缝,但还是塞牙,就要去调整它的咬合关系,这样吃东西的时候,上下牙之间不会因为互相推动的力量而产生缝隙。
学一学正确的剔牙姿势第一步:截取一段牙线,打结,形成一个圆圈。用双手持一段,约2厘米长。
第二步:牙线紧贴牙齿邻面,拉动进入牙缝。
第三步:用缓和的拉锯样动作,将牙线拉入两牙之间,牙线轻轻通过两牙之间接触点,使牙线紧贴在牙面上,上下内外牵动牙线,嵌塞的食物即可随牙线的移动而被带出。
第四步:牙线紧贴牙面形成“C”字形,缓和地从牙根向牙冠方向移动,即可清除附着在牙邻面上的牙垢和菌斑,每一个牙面要上下剔刮4~6次,直至牙面清洁为止。
第五步:逐渐转动牙线,使用干净的线段按照以上方法清洁每一个牙缝。
第六步:漱口,以去除遗留下来的菌斑和食物残渣。
注意事项:使用牙线时要有支点,切勿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龈。有人使用牙线后,牙龈会出血,这并不代表是牙线将牙龈勒出血,而是牙龈本身处于发炎状态,更要重视口腔清洁,若出血过多,要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