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节炎日一文读懂骨关节炎治疗与护理原
今天(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
随着天气转凉,又到了关节炎高发的季节。关节炎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但它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
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已在众多的研究中被证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一篇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病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人群人的患病率分别为30.1%、48.7%、62.2%以及62.0%。
除了年龄因素,肥胖因素对骨关节炎发病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统计数据表示,超重或肥胖患者中膝、髋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较高。膝骨关节炎人群中的肥胖人数是非膝骨关节炎人群的2.06倍。而早在年《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曾发表,肥胖人群在膝关节炎患者中占比48%,而在正常人群中仅占比26%。可见,超重或肥胖是影响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有上升趋势。
衰老不可逆,减肥要趁早,远离高致残风险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年版)》指出,骨关节炎(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
36.8%~60.7%的OA患者有关节疼痛及压痛的临床表现,其他表现症状还包括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关节畸形、骨摩擦感以及肌肉萎缩。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患者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损害人体肌肉、关节、骨骼及全身各个系统,可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痛苦不堪,重者可危及生命。
目前我国OA患者估计有1.2亿以上,有2.6亿超重以及肥胖患者,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骨关节炎的后备军。因年龄这个因素无法控制,控制或减轻体重便成为预防和治疗膝关节炎的最重要且有效措施之一。
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周谋望、岳寿伟等在《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骨关节的康复治疗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原则为物理治疗与药物相结合。治疗应该个体化,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以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
主要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常用方法包括:水疗、冷疗、热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按摩、针灸等。不同治疗方法使用人群不同。
》药物治疗
骨关节炎患者最主要的病症痛苦来自关节疼痛,骨关节炎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或消除疼痛。临床上,OA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类药物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应用药物。局部外用药物可分凝胶贴膏、乳胶剂、膏剂、贴剂等,外用于局部皮肤部位,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疼痛。全身应用药物中最常用的为口服药物,推荐中重度疼痛可使用口服NSAIDs类药物,但是服药前应综合评估药物风险(消化道、脑、肾、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例如胃溃疡),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因其只作用于COX-2,不抑制COX-1,消化道仅较低不良反应。
除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还有5种:(1)镇痛药物;(2)关节腔注射药物;(3)缓解OA症状的慢作用药物;(4)抗焦虑药物;(5)中成药。这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在遵循治疗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还有手术治疗可供选择,如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严重OA患者、潜在风险人群(如肥胖者)或者普通人,都应该重视关于关节保护的知识教育,避免加重关节负担的不合理运动,增加提高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提高关节稳定性等训练,从整体上降低OA患病率,以个体为单位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