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的早期康

一早期康复的工作模式和流程1.早期康复工作模式

实现“早期康复介入”是开展早期康复工作的根本目的,而工作的核心在于“早期干预”。因此,早期康复工作模式推荐以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形式:由患者的主管医师、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中医针灸师和患者的主管护士(可包含呼吸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在患者入院确诊后即可以多学科团队模式介入进行查房。团队定时、定点组织讨论会,提出最佳治疗模式。其中医生、治疗师和护士,每天举行简单会议,讨论当天工作。每周1~2次全组会议,对重点患者进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对工作进行回顾分析。

医院,超过两个学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难以实现时,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状况,派驻相对固定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介入,并与对方科室医师共同查房,定期评估并向主管医师反馈和讨论患者康复治疗情况,充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实施康复介入。

一旦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例如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稳定,通过多学科团队讨论或派驻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及时将患者转介至康复医学科,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早期康复治疗。

2.工作流程

一旦转介关系建立,便进入医疗康复一体化工作流程,具体见下图。

急诊科、神经内科或ICU医师转诊至康复医学科会诊医师,会诊医师评估病情,决定患者是否能进行康复治疗以及继续在神经内科接受床旁康复治疗或转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床旁治疗时治疗师遵嘱进行康复评估、治疗;转科治疗时,由康复医师接诊、护理完成首次评估、主管治疗师接到医生转诊后完成首次评估(包括运动、感觉、言语、吞咽等功能障碍)。

小组讨论来明确以下问题:(包括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患者本人、家属或陪护)

①目前存在哪些功能障碍;

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制定短期、长期目标及治疗方案;

④患者教育。

根据讨论结果实施医护技三方面康复干预,再次评估后根据功能改善情况,决定是否维持原治疗方案或调整治疗方案,达到出医院或回归家庭。

二早期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GBS患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有康复意愿,生命体征平稳后应立即开始康复。

2.禁忌证:康复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迅速或88%;使血压上升/mmHg;使心率加快次/min;使患者发生活动性心肌缺血,患者有胸闷、气促,心电图提示ST-T改变:患者本身存在不稳定骨折的情况下均属继续康复禁忌证。

三早期康复的措施1.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是指利用各种软靠枕使患者处于舒适的抗挛缩体位。急性期GBS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是后期康复护理及康复治疗的重要基础,能有效减少关节挛缩、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

仰卧位:头下放薄枕,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双侧肩下垫软枕以防止肩后缩,肘伸直,腕背伸30°~40°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拇指对掌。伸髋并稍外展,两侧髋关节外侧各放一软枕以保持髋关节外展而不旋转,必要时在两大腿间放软枕以避免双髋内收,伸膝并避免过度伸展,双足底放置足板以保持踝背屈于中立位。

侧卧位:双肩均向前伸并屈曲90°,下方手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胸前放软枕,上方的前臂置于枕上,腕关节自然伸展,手指自然屈曲。躯干后放置长枕以支撑。两腿间放置软枕,下方的髖、膝关节略伸展,上方的髋、膝关节屈曲并放在枕头上,踝关节背屈90°,上方踝关节下放小枕以防踝关节跖屈内翻。

为避免局部皮肤持续压迫导致压疮,需给患者定时改变体位,至少每2小时变换一次。

2.关节被动活动

关节活动度评定:推荐采用关节活动测量仪进行主动和(或)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定。

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可有效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失用性萎缩。

对于肌力小于3级无法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的患者以治疗师辅助下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早期即开始全关节活动范围内各轴向的被动运动,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1~2次,从近端关节开始,动作轻柔。肌力3级及以上的患者以主动活动及辅助下主动活动为主。被动关节活动时应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牵伸造成软组织损伤等副损伤。

可应用关节夹板预防关节挛缩。

3.压疮的预防

GBS患者四肢部分性或完全性瘫痪,自行翻身困难,部分患者有感觉障碍,痛觉减退,易发生压疮1。康复在GBS患者治疗后的最终结果和长期护理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在GBS患者早期康复中需要特别注意压疮的预防。

GBS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勤翻身,并保持床单平整,通过积极使用气垫床,经常检查受压皮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对入院患者进行Braden或Norton分,结合评分并针对个体特点作出预防压疮的计划并落实。预防压疮的产生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同时还需家属,尤其是患者自己尽可能地配合。

1)压疮预防的基本要求:降低压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特别是解除骨突出部位的持续性压迫;增加承受身体重量的接触面积;尽量消除和减少压疮形成的内、外因素。

2)预防措施

A.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为了改善GBS的预后,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结果评估是必要的。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Waterlow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等,分析患者压力形成分布及受压情况、压疮形成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

B.体位安置与变换。定时翻身,是最简单有效的压力解除手段。翻身间隔时间一般为1~2小时,压疮高危患者30~6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时采取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

C.支撑面的选择。通过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或改变支撑面与身体的接触位置从而降低接触面压力。全身的有气垫床、水床、静压垫、各种充气电动床等,局部可用轮椅坐垫泡沫/海绵解压垫、嗜哩垫、足底减压垫、自制减压装置等。

D.皮肤护理。免除不良刺激、勤洗皮肤、勤更换床单及做好排便功能训练,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按摩。按摩无助于预防压疮。

E.营养支持。改善营养,摄入优质蛋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A和锌等微量元素对纠正负平衡非常必要,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F.健康教育。指导家属予以定时改变体位,根据病情指导使用合适的减压装置,保护皮肤,避免盲目局部按摩,指导营养摄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等。

G.高科技干预措施的应用。有报道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全身受压监测系统,该系统能绘制出身体受压图以确定减压部位,经临床试验该系统能达到97.7%的准确度,通过技术层面,该系统能大大减少压疮的危险因素,从有效预防压疮。

4.肌肉力量及耐力训练

肌肉力量的评定:推荐使用徒手肌力评定(manualmuscletest,MMT)评价患者肌力。

训练原则:训练所有的残存肌力,即所有4级及以下的肌肉均应被训练。遵循被动-助力-抗阻的顺序:对于肌力0~1级的患者,主要进行被动运动和肌电生物反馈等治疗;肌力2~3级,进行较大范围的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及器械性运动,并随着肌力增加逐渐减少辅助量,但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肌肉疲劳或疼痛;肌力3~4级时,可进行抗阻训练,注意适量原则,随着患者肌力及耐力增加逐渐增加活动阻力。功率自行车训练:早期开始功率自行车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及运动协调性,并促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的恢复。实验证实,卧位功率自行车运动时运用其闭链运动及下肢肌肉的离心性收缩,双下肢同时进行交替协调训练,在提高下肢肌群肌力及肌耐力的同时,还强化了双侧协调匹配,为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步行速度、ADL能力提供了基础。并且功率自行车训练还可以增强髋、膝、踝关节的稳定与协调性,改善患者平衡协调能力。

肌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肌肉力量及耐力训练的同时进行ADL训练更有意义。

天瑞康复小程序

更多信息请浏览江苏天瑞康复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h/71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