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牵引术

  什么是牵引疗法?医院通过本文章为大家简单介绍,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为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和脊柱某些疾病的治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的手段。

  牵引疗法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

  医院-关节创伤科为大家介绍跟骨牵引,这种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其优点是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缺点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作骨骺。

适应症

  跟骨牵引主要用于胫骨平台骨折、不稳定骨折、胫骨开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胫腓骨不稳定型骨折。

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铺巾后,从内踝尖部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避免伤及胫后神经),伤肢用枕垫起,局麻后将钢针与手术台平行,由内向外刺入软组织直达跟骨,然后用骨锤或手摇钻使其穿通跟骨,穿出对侧皮肤,并使钢针两侧皮外部分等长。牵引的力线应与骨折近端的轴线一致,重量为体重的1/9——1/7。头1——2周内经常测量肢体的长度或X线检查,应在牵引后1——2周内达到骨折脱位的复位,然后改为维持重量牵引。牵引至骨折愈合或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后。

(主要工具)

牵引术中注意事项

  ①进针前将皮肤向肢体近侧稍许推移,以免进针后在牵引针远侧有皮肤皱折或牵引后切割针孔远侧皮肤导致针眼感染。

  ②需行牵引的肢体有较大软组织创面时,进针部位最好离创面较远。

  ③克氏针穿松质骨时可用骨锤击入,穿皮质骨禁止用骨錘击入,以免造成皮质骨碎裂。

  ④在牵引针两头分别安上一个小玻璃瓶,以免牵引针头刺伤病人或划破床单。

牵引术后注意事项

  ①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和炎性分沁物,防止感染。

  ②牵引期间必须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及观察伤肢血循环情况,注意牵引切勿过重,防止牵引过度。

  ③牵引开始数日,应通过透视或拍X片了解骨折端对线、对位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

  ④胫腓骨中远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胫腓骨生理弯曲的恢复,有利于恢复骨折的对线和对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zd/6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