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高
人不是铁打的,骨骼更不是。
每一项身体活动,都需要骨骼的参与,随着时间推移,骨骼便会磨损。好似家里的门一样,用的时间长了,轴承以及门框等部位都会破损,到了时间就要换。人的骨骼和门不一样,不好换新,一旦坏了,麻烦不断。
老年人经常膝盖疼痛,蹲下去后站不起来,不是缺钙了,而是关节磨损过度了,行话叫做“骨关节炎”。关节寿命大约60年,60岁以上的人多半会出现骨关节炎,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骨关节炎发生的几率高达50%。
为什么老年人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如此高呢?
生理性磨损是无法避免的因素,每个老年人,关节都存在磨损,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有些老年人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也就不存在炎症问题。有些老人则不一样,本就存在一些关节外伤,加上长期磨损,就会形成炎症。也就是说,没有炎症是幸运,得炎症是普遍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骨关节损伤,和肝脏一样,早期是没有信号的,也没有症状可言。可磨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和过度运动,比如走路步数过多有很大关系。由于没有症状,无法及时发现,以至于磨损程度不断加深,直到软骨损伤已经无法修复,并且存在裂缝,产生疼痛感过后,才会被发现。
到了这个时候,关节炎症已经存在,老年人就会出现膝盖疼痛,蹲下去无法站起来的情况。严重的老年人,还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听到关节的摩擦声。
骨关节炎在发展过程中,还可能伴随肌肉萎缩,关节边缘长有骨刺等问题。在骨刺的刺激下,关节部位会产生刺痛感,并形成“帐篷效应”,走路时所产生的疼痛感会更为强烈。
由于隐蔽性较强,患者在感受到膝盖疼痛,已经下蹲后难以站起,或者上下楼梯时关节有刺痛感时,应该做CT或者X线检查,弄清楚关节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患者不能焦虑,也不能拒绝运动,骨关节炎是一个进展比较缓慢的疾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肌肉保持力量,能够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平时可多散步、游泳以及骑行,通过这些运动,能迟缓病情,并可减轻疼痛等症状。
生活中要有忌讳,早期骨关节炎患者,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尤其不能做弹跳等运动。这些运动会增加关节压力,对关节形成冲击。走路的步数以及速度也都要进行控制,速度过快,步数过多,同样会加速关节磨损。
平时上下楼梯不能太着急,条件允许时应该尽量做电梯,给关节减轻压力。老年人还需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分操劳,要给关节更多休息时间。已经发生疼痛,或者下蹲时难以站起时,更需要休息,不能硬撑。
关节是支撑人体各项运动的基础,关节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正常活动。老年人也确实会存在缺钙问题,但是膝盖经常疼痛,下蹲后站不起来,并非都是缺钙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骨关节炎,要及时检查,排出隐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