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不是胃的体积缩小了,也不是得了

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的体积缩小了,实际上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内腺体的萎缩或消失,胃的整体体积是没有明显变化的。萎缩性胃炎大多依靠内镜进行诊断,在胃镜下观察到的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所以萎缩性胃炎的特征性病变即为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

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大约为1%)。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大大增加。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0~23%,高级别者约为60~85%。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本病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加之许多病人拒绝胃镜,所以往往会错过治疗的“不可逆转点”,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按照萎缩的程度分三级:

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7、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

10、其他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因为该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只有极少数萎缩性胃炎患者转化成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固有腺体猥琐为病变特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临床证明,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效果是不错的,只有极少数人会癌变,癌变概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一旦胃粘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2、肠化生范围越光,癌变的危险性越高

胃粘膜萎缩分为两种,一种肠上皮化生或者假幽门腺化生,另一种就是单纯萎缩。医学皮鞭认为,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可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转为癌症。所谓癌前状态主要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某些临床疾病,也称为胃癌的高危状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所谓癌前病变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肠上皮化生者,大约6%可能发展为胃癌。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两者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所以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可能转变为胃癌。

3、和年龄也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常见,慢性胃炎中萎缩性胃炎占25.8%,随着年龄的增大,萎缩性胃炎比例更高,70-80岁人群高达60-70%,可以说老年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的萎缩,是一种生理性的自然的老化过程,应该坦然地面对。如果中青年人查出萎缩性胃炎就要重视了,一定要检查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萎缩,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病情加重。

4、是否出现症状

查出的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些胃部的不适,说明萎缩性胃炎比较轻;如出现上腹痛、嘈杂、反酸等胃酸增多症状,更说明萎缩性胃炎不严重,可能仅仅是局部胃萎缩。如果反复出现上腹饱胀、味口不好、早饱、厌食等症状时,说明是典型萎缩性胃炎,已影响到了胃酸的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如果同时伴有消瘦、贫血等表现时,说明胃黏膜萎缩范围很大。

5、一定要定期随访

我国慢性胃炎中25.8%是萎缩性胃炎、23.6%伴肠化、7.3%伴上皮内瘤变,癌变率多少一直无确切的数据。参照荷兰的一项2.2万例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初诊后五年复查单纯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和重度异型增生病员,胃癌发病率分别为0.1%、0.25%、0.6%和6%,平均1.5%左右。萎缩性胃炎有一定比例缓慢癌变可能,重视萎缩性胃炎的胃镜监查,完全有足够空间和时间保证来早期发现病变。

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6、萎缩性胃炎并非不可逆转

对萎缩性胃炎,西医一向是认为不可逆转的,而中医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疗效。通过中医治疗一部分患者得到痊愈,只是疗程缓慢,要反复坚持几年。这里指的治愈不仅是症状的改变,而且萎缩的黏膜腺体恢复了正常,不再萎缩,并经过胃镜检查或病理切片证实是病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50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