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吃药行不行医生省出的这些大

不得不佩服我国的语言文化,很多时候即便是流传多代的俗语、谚语,在理解起来也是要符合特定的条件的。就比如说,勤俭节约这个传统美德,放在衣食住行上尚且可以,但如果放在健康上就行不通。在临床上,一些小毛病被熬成重大疾病的案例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聊一个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人会遇到的一个“小毛病”,就是绝对不能省的:骨质疏松。#百里挑一#骨质疏松,千万不能省的小毛病相信在很多人身边都有这样的长辈,随着年龄的增大,腿脚越来越不灵便,但即便是这样多会顾忌到子女而默默忍受着,还把这些归结于:老了。其实,在专业人士看来,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生理上的退化,而很有可能伴随着骨质疏松。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概率是51.6%,50岁以上的人骨质疏松的概率为32.1%,这个比例还是蛮高的。前几期文章,我们讲过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主要的是行动受限。殊不知,骨头上发生的变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根引爆一系列疾病的“导火索”,甚至会危及生命!举一个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吧: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张奶奶,在晚年被子女接到城里生活,但节俭惯了的她依旧保持着淳朴的生活方式,甚至身体上出现了不适也不会轻易告诉子女,而是忍着。稍微做点家务就腰酸背痛的,吃饭也总挑着残羹冷炙,子女要给体检也是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去年冬天一个冬天的意外摔跤,一切改变了:一次摔跤竟将髋部摔骨折,但考虑到张奶奶的年纪,手术的风险很大,家属商议后决定回家静养。结果长期的静养,又接连出现新的麻烦:肌肉萎缩、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等,最后省了一辈子的张奶奶,还是没有撑到骨头痊愈……在临床上,老年人的骨折,往往被形象地称为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说得一点也不夸张。骨折并不是什么重大疾病,但发生在身体各项指标渐衰的老年人身上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据统计,老年人发生骨折1年后,约有20%的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的患者面临着致残风险。骨折致残的老人,可以想象后续为个人及家庭所带来的人力及经济上的压力。所以说,骨质疏松看似是“小毛病”,但是千万不能“省”或者“硬抗”的。如果查出了骨质疏松该怎么办?是要吃药吗?对此,参照年美国内科医生学会(ACP)公布的《治疗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来防止骨折的临床指南》显示,对于已经确诊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磷酸盐类药物,以减少骨折的风险,建议疗程为5年。当然了,除了服用药物来促进钙质的吸收外,更要在生活上多方位地进行调理,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包括吸烟喝酒、运动少、使用激素药物等等。饮食上,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多晒太阳。我是乔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说给节俭的父母长辈们):有些钱是不能省的,尤其是健康,不然今天省下的钱,很有可能会在将来某一天加倍还回来。定期的体检千万别省,不要惧怕查出的小毛病,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将来重病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负担。对此,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留言评论,若觉得文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支持一下呗,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感恩(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9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