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即将返航飞行几个月,航天员为何
到目前为止,神舟十七号飞船的3名航天员已经差不多太空飞行了5个半月了。和之前的几次飞行任务相比,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是我国史上最年前的乘组,在过去这5个多月时间内,他们收获满满,完成了一系列任务,预计在轨十来天就会返回地球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过这3名航天员出征太空前参与记者见面会时的画面,也看到他们在中国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的画面。从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航天员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期间,面部看起来好像“胖”了一圈。
之前的那几次飞行任务也是如此,这些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无一例外面部都变“胖”了,但是这些航天员返回地球以后,很快就会“瘦”下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在外太空的伙食太好,返回地球后或者在执行飞行任务之前的伙食不好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对于航天员来说,他们不是在参加飞行任务,就是在为出征太空做准备,包括参加一系列的任务训练以及常态化的日常训练,工作量、训练量都非常大,不管是出征太空还是在地面,伙食肯定是不会很差的。所以,航天员在外太空看起来变“胖”,和伙食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外太空期间,这些航天员之所以会出现“发胖”的情况,并不是他们长胖了,而是“浮肿”。因为在地面我们会受到地球重力的束缚,身体的肌肉、骨骼时时刻刻都在对抗着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身体的体液也会自然流淌到下肢。
但是在外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身体的体液也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下肢,这样一来,上肢的体液就会比在地面时更多,于是航天员的面部看起来就像“发胖”了。
也正是长时间在外太空失重环境下生活、工作,航天员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当这些航天员结束几个月的飞行任务返回地球后,需要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出舱,还要被这些工作人员抬着走,抬上飞机或者抬上汽车。
回到地球后,这些航天员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恢复身体,重新适应地面的环境。所以,在执行完飞行任务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航天员都不会再次出征太空,当他们身体恢复以后,就会继续投身到常态化的训练中,为下一次出征太空做准备。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我们空间站内的航天员才会遇到,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一样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外太空飞行期间,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下,人类的身体不可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肌肉、骨骼和体液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航天员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
所以,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在轨执行任务期间,航天员除了需要完成一系列的飞行任务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锻炼身体。一般情况下,航天员们每天基本上都会进行1-2小时的锻炼,以对抗外太空失重环境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的空间站内,有专门的“太空健身房”,其中天和号核心舱内有太空跑步机,而问天实验舱内则有太空自行车功量计,梦天实验舱则配置了微重力抗阻装置,除了这些设备外,空间站内还有弹力带、腕力球等设备,保障团队还专门为航天员们量身打造了太空保健操。航天员通过日常的这些锻炼,能够有效降低失重环境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增加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当然,仅仅通过锻炼身体还是不够的,在舱内活动时,航天员们还经常会穿着失重防护服,这些失重防护服内部有很多弹性带,可以使得航天员身体的肌肉感到紧张,从而减少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肌肉造成的不利影响。
神舟十七号即将返航
神舟十七号的航天员乘组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内生活、工作了5个多月了,在轨期间,他们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其中包括一些前所未有的任务,例如在出舱活动中,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天和号太阳翼的修复,这是我国航天员第一次进行舱外设施维修,这一项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在这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唐胜杰还因此成为了我国目前为止执行出舱任务年龄最小的航天员。
在3月14日,航天员们还在机械臂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取回工作,首批材料总计件。接下来这些材料就会跟随神舟载人飞船返回地球。
现在这3名航天员的飞行任务基本上算得上是接近尾声了,预计在轨半个月左右就会返回地球。当他们乘坐飞船返回地球之前,神舟十八号飞船就会提前发射升空,去“接手”空间站的钥匙,开始下一个阶段的飞行任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