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见罕见骨病029婴幼儿石骨症

婴幼儿石骨症InfantileOsteopetrosis

(MIM,)

婴儿恶性骨硬化病;致死性骨硬化病

婴幼儿时期发病,进展快、病死率高、较少存活。妊娠期24周是可观察到高的骨密度,严重的病例14周可观察高的骨密度和宽大的心室及皮肤水肿。

常染色体隐性病,存在非等位基因异质性。

致死性,幼儿型石骨症是由11q13.4-13.5上的基因TCIRG1(Tcellimmuneregulator1)或16q13上的基因CLC7(chloridechannel7)突变致病。也可能存在更多的遗传异质性。TCIRG1基因突变影响了质子泵H(+)-ATP酶,CLC7基因突变阻碍了质子泵有效工作所需的氯离子传导。TCIRG1基因突变和CLC7基因突变缺陷都减少了氢离子透过破骨细胞平滑膜,而骨的再吸收需要酸性环境。

主要临床表征

1.无法正常生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2.贫血症。

3.视觉缺陷(视神经萎缩)。

4.肝脾肿大。

5.身材矮小,巨头畸形,脑积水;轻度瘫痪;延迟出牙。

6.复发性感染;鼻塞,鼻充血;骨折。

主要实验检查特征

1.贫血,偶尔有白血球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2.低血钙症,低磷酸盐血。

3.外周白细胞生成有缺陷的过氧化物。

图1.患者1,2岁。患有严重的贫血及血小板缺乏症,头大,眼睛外突,可见肝脾肿大导致的显著的肋骨突出和凸起的腹部。

主要影像学特征

在婴儿期:

骨密度下降,缺乏骨皮质延髓的分化,没有骨小梁结构。

干骺端呈棒状。

长骨的干骺末端可见透明带状区域。

在年纪较大的幸存者中:

管状骨末端有透明带状区域,且在长骨、趾骨、骨盆处可见“骨中骨”现象。

颅底和颅顶变厚、硬化。

图2.患者2,新生儿。颅底和部分面部骨骼僵硬。

图3.患者3,4个月。骨盆的中部及长骨部分是僵硬的,并且大小和轮廓都像新生儿的骨头;这些部位被骨密度更小一点的骨不规则的包围,呈现“骨中骨”现象。股骨缺乏正常的干骺端形态。

图4.患者2,新生儿。桡骨和尺骨都是硬化的,且干骺端边缘磨损,在第二至第五掌骨的末端可见X射线可透过的区域。

病程和预后

严重的病例会死胎。生下来之后,严重的婴儿会产生持久的鼻塞,鼻充血,鼻后孔狭小,有时会出现窒息。发育迟缓,巨头,视觉障碍。有些病例会出现面部瘫痪及骨折。随后,贫血症和肝脾肿大相继出现,有时会伴随白血球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还有低血钙引发的应激性亢进和癫痫。颅底小孔的狭小导致了脑积水及脑神经挤压。由于骨髓衰竭及反复感染,婴儿通常活不过2岁。幸存者中,骨髓衰竭、脑神经挤压及感染也会日趋严重。没有治疗干预,活不过10岁。

治疗方案

骨髓移植可修复造血功能,显著提高预后。成功的通过HLA相合同胞捐赠者骨髓移植后,还需要微整形及牙科问题。视觉问题不太会有改善。HLA不相合的捐赠者骨髓移植对不利于预后。对于严重的患者及没有合适的骨髓移植的患者,建议姑息治疗。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by/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