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与治疗归纳

定义

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而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病因。最常见于L4-5、L5-S1,约占90%-96%。

以前对该病不认识,曾被误认为软骨瘤、椎间盘肿瘤等。年Mixter和Barr首次将腰腿痛与椎间盘突出联系起来。

解剖特点

脊柱腰段生理性前凸,骶段生理性后凸,直立时各种应力集中于腰骶段,易引起急慢性损伤和退行性改变。而动物几乎不发生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直立行走后出现的三种疾病之一。

脊柱依靠椎间盘、关节突、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横突韧带等连接。骶脊肌、腰背肌、腹肌可增强稳定性。

软骨板:有较多微孔,为间盘内水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通道。

纤维环: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横断面为环形排列,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较薄。反复承受扭转应力可撕裂。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结构,含水80%,并有丰富的蛋白粘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

腰椎椎体结构

腰椎间盘结构

椎间盘的结构

椎间盘与神经的关系

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因

1、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逐渐减少,15岁以后即可出现。透明质酸、角化硫酸盐减少,软骨板囊性变,退变的椎间盘松弛、失去弹性易破裂。

2、损伤

慢性积累损伤是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急性严重损伤加重或诱发症状。

3、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

4、妊娠

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松弛,腰骶部承受应力大。

腰椎生物力学

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为%,坐位时则为%,站立前屈为%,坐位前屈为%。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损伤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模式图

分型

膨隆型、突出型、脱出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

2、按突出方向分型

后正中突出

极外侧突出

侧外方突出

诊断

常见于20-50岁,男女比例4-6:1,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是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

(一)症状

1、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

2、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

3、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坐骨神经痛病因:化学性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髓核压迫或牵张;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二)体征

1、腰椎侧弯、前凸变小或消失:为减轻疼痛的代偿畸形。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根可4mm滑动。

5、感觉异常:定位意义。

6、肌力下降

7、反射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体位

伸腰屈髋屈膝

脊柱侧弯与突出类型的关系

神经皮节定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

鉴别诊断体征

腰骶神经根受压及相应临床表现

定位体征

(三)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根据脊柱屈度、椎间隙等变化,可间接推断椎间盘突出。

2、X线造影:准确率80%,神经根显示不良。

3、CT和MRI:具有确诊价值。

4、B超:简便、图像不清,较少使用。

5、其他

X线:脊柱侧弯,屈度较柔和

腰椎生理弯曲消失

正常腰椎CT

椎间盘CT

正常

膨出

CT:突出并钙化

椎间盘脱出

椎管狭窄并间盘突出

脊髓造影

巨大中央型突出

正常CTM

CTM:硬膜囊和左侧神经根受压

MRI:多节段间盘突出

MRI:间盘脱出

MRI:间盘前后方突出,椎间隙狭窄

椎间盘前方突出

经骨突出(schmorl结节)

MRI:椎间盘退行性变,并向后突出

MRI:后外方突出压迫神经根

巨大中央型脱出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X线片上相应神经节段有椎间盘退行性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脊髓造影、CT、MRI、椎间盘造影等方法,能准确地作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及主要引起症状部位的诊断,但不能仅依据CT、MRI而诊断。

鉴别诊断

(一)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

1、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局限性压痛,无根性痛表现。

2、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无根性痛表现,局部腰痛。

3、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腰椎前凸增加,X线证实。

4、腰椎结核或肿瘤:X线可见骨质破坏,核素可见异常浓聚。

(二)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病情进展缓慢,进行性,通常无外伤史。椎弓间距及椎间孔扩大,MRI、脊髓造影、CT可证实。

2、椎管狭窄症:主诉多,体征少,间歇性跛行,骑车不受限。MRI、脊髓造影、CT可证实。

(三)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鉴别

1、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缓解。无腰痛症状,臀部肌萎缩,可及肌肉条索。

2、盆腔疾病:无腰部症状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神经定位症状不明显,盆腔CT等可确诊。

治疗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都不应下床或坐起。

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

正确拾物及用腰姿势

2、运动疗法

目的在于提高腰背肌肉张力,增强韧带弹性,活动椎间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减少结缔组织粘连。

常用的锻炼方法有: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式支撑法、飞燕式。

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30-45分钟。

腰背肌训练方式图

3、牵引治疗

急性损伤突出者,应先脱水、消炎等对症治疗,再用牵引(椎管狭窄者不宜)。

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宽度,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需在专业康复科或骨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推拿治疗

推拿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明显,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止痛、松弛痉挛的肌肉。

5、物理治疗

主要目的是镇痛、消炎、促进组织再生、兴奋神经肌肉、松解粘连、促进腰部及患肢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物理因子有:超短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红外线、蜡疗等。

6、针灸治疗

镇静止痛、抗炎、消肿、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功能。

配合电针一起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针后拔罐。

7、支持治疗

服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等药物支持治疗,该类药物有一定的抗炎抗软骨分解的作用。

8、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

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如果腰疼已经困扰了您多年,不必惊慌,到医院请专业医生评估,及早治疗哦!

编辑:沈世彬高慧珊

点击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by/15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