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潜规则的她们一无所知,恐怖内幕遭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相信很多人对权健集团涉嫌传销的事实都略有耳闻:权医院中,许多病人都是用钱找来的托儿,而那些真正得了肿瘤的患者因为求生心切,一不小心就陷入圈套,这不仅仅是被骗钱的问题,也更是道德的沦丧和良心的泯灭,与杀人无异。当我们把眼光拉入到我们周围时,也能发现这种“传销”形式十分常见。如:夸大保健品的疗效,夸大床垫的治疗效果,从而使得老年人纷纷上当受骗。尤其是存在托儿的时候,加上“演员”的卖力营业,我们内心的从众心理也就逐渐浮现。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个体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那么在这些“潜规则”下,我们该如何去避免陷入陷阱呢?研究显示,受骗的群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主要原因为:1.中老年人大多比较节约,而且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因此在一些所谓的赠送礼物的前提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传销活动。2.中老年人生活简单,对外界的一些诱惑无法辨别,加之人上了年纪后,都想“长命百岁”,因此稍稍一诱惑就上了当,疯狂的买买买。3.年轻人压力大,中老年人大多属于空巢老人,没有人在旁边为他们普及一些常识,且因为没人陪伴,也更容易组团去参加这些传销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善这种现象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心理学概念:巴纳姆效应是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的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那么通过这两个效应我们又该如何做呢?其实巴纳姆效应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听完那些传销人员的“脱口秀”后无法抑制自己购物剁手的欲望,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比如上了年纪可能因为骨质流失等原因导致腿脚不便、腰酸背痛,以及因为肾小管的萎缩导致的夜尿等正常现象,这些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通病。但是正是这些通病使得他们对号入座,然后传销人员就根据所谓的“对症治疗”宣传卖点,那当然就要买买买了。除此之外,根据近因效应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受骗的现象,因为根据近因效应显示,大脑会根据最近一次的发生的情况对这一次进行判断,因此最近发生事件的影响系数最大,而这对于大脑来说这是进化的必然结果。但也正因如此,尽管已知以前购买的东西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因为这种心理始终存在,在反反复复的频繁参与下,只会记得在各种托儿下的人所“证实”的神奇效果,也就会频繁地上当受骗。因此诸如“23万人被骗99亿”的这种案件屡屡出现,虽然我们知道了骗子是通过什么心理来诱骗的,但我们也理应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礼记》里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实父母受骗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过于孤独,所以如果发现父母被骗了,不要一味指责他们愚昧无知,相反我们应该意识到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才使得他们上当受骗。所以我们有空的时候不要沉迷于手机,应该放下手机,在父母身边的就多陪他们聊天、散步,没在父母身边的就按时和父母打电话。年轻人也应该及时引导父母,因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不断下降,因此平时多提醒父母,在高额投资或买贵重物品前,多征询年轻人的意见。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在父母还没接触骗局前就给他们传输防骗知识,多点耐心,换位思考,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他们去理解,教他们辨别是非。“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过于这世上最痛心的事,所以在我们有时间的情况下都应该多陪陪父母,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他们上当受骗,也能够尽我们的孝道!-TheEnd-作者
上一篇文章: 被人类送上太空的第一批宇航员,作出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胖迪儿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by/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