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北医院针灸科,北京,)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0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病、膝关节骨关节病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等,以膝关节关节间隙狭窄,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滑膜炎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性增生等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KOA所致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和负担[1-3]。止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或者成瘾性,尤其对慢性KOA患者。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KOA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套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汲取、融汇百家之长,运用专用针具在体表选定的治疗点上,沿皮下平刺并短期留置的一种新型针刺治疗技术[4]。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对采用套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30例,病例均来源于年1月至年6月北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48~78(平均61.80±8.64)岁;病程2月~15年(中位数6年);治疗前疼痛VAS评分6.37±1.78。

1.2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按照年美国风湿病血会ACR修订的有关膝关节OA的诊断标准)[5]:

①近一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②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③关节液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min;

⑥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声。

具备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②患者年龄在40~80岁;

③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1.4排除标准

①年龄40岁以下,80岁以上者;

②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2分者;

③其他原因造成的关节炎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④未加控制的严重糖尿病患者;

⑤患有全身严重皮肤病,或治疗部位有炎症、静脉曲张及各种皮损者;

⑥使用其他镇痛治疗或停用镇痛治疗不足3天者;

⑦晕针、对留置异物过敏的患者;

⑧研究者认为其他原因不适宜纳入的患者。

1.5终止研究标准:

①出现不能继续治疗的不良事件或伴发情况;

②偏离方案,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患者;

③受试者对研究方案的依从性差;

④研究者认为不宜继续参与试验的各种情况。

2治疗方法

2.1穴位的选择

一组:局部痛点阿是穴(不超过3个穴)

二组:大椎、大杼

定位参考《针灸学》(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2版.)

2.2操作方法

第一组:病人取仰卧位,定位并标记阿是穴,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在病灶局部的阿是穴上用皮下留置针呈30°角快速进针后,针尖指向病灶方向沿皮下推进,当针尖距离病灶点1~2cm位置后停止进针,然后使套针针体在皮下组织中横向往复疏剥,直至病灶压痛点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止。退出针芯,将套针留置针置留于皮下,针尾留于体外,以防水创可贴覆盖。

第二组:病人取端坐头低位,定位并标记大椎、大杼穴,用安尔碘皮肤消毒,用套针呈30°角快速刺入大椎穴皮下,放平针体,沿皮下向上方顺经方向进针,至到位后退出穿刺针芯,针尾留于体外,用防水创可贴覆盖针尾;再以同法于大杼穴针刺,向下即顺经方向进针并留置,防水创可贴覆盖。

治疗中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例病人每次治疗套针针具留置时间平均设定为2天(即隔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次数设定为5次(若在进入验证过程中,虽治疗尚未达5次而膝关节疼痛症状即已全部消失,则可视为完成验证,终止继续治疗,做好疗效评分记录),1个疗程平均需时10天,共治疗一个疗程。

2.3注意事项

①治疗要在具有相对无菌条件的治疗室内进行,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②避免在同一治疗点上连续重复治疗,同一治疗点可间歇使用。

③在穿刺治疗和拔针时均用安尔碘或碘伏进行皮肤消毒。

④进针时要避开皮下静脉血管以避免出血、疼痛。

⑤应选用优质的防水创可贴覆盖针尾,并叮嘱患者避免泡浴,游泳,必要时可以淋浴但尽量避开创可贴覆盖处,以防创口贴下进水感染。

⑥留针时创可贴下可能有微量出血或浆液性渗出液,应提前告知患者,此现象无碍也不影响疗效。如有较多渗出或严重疼痛需向医生报告。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ousscale,VAS)对膝关节运动性疼痛(运动性疼痛是指患者在行走和/或上下楼梯、蹲起过程当中膝关节所感受的疼痛及其强度。)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

VAS方法是一种数字直观的表达方法,要求患者用数字(0~10)表达出感受疼痛的强度。0代表无痛,1代表刚能察觉到的轻微疼痛不适,以此类推,随疼痛程度加重评分递增,10代表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

VAS评分标尺:

0_____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7______8______9______10

轻度----------------------------------------------------→重度

3.2疼痛疗效评价标准:

以ΔP表示疼痛评分下降值(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即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

显效:膝关节疼痛评分改善△p≥4。

有效:膝关节疼痛评分改善2<△p<4。

无效:膝关节疼痛评分改善△p≤2。

3.3安全性判定

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发生,计算安全性可接受度(P值),若P值为95%以上,即认为属于安全。计算方法为:采用P=1—K/N(本实验例数N为30,K为出现不良事件例数)计算;若K=0,P=1,可接受度为%。

3.4不良事件的预测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良事件包括①针孔感染、②套针异物反应、③套针针体脱入皮下、④套针针体折断。

应对措施:针对①,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针后针尾的封贴覆盖要严密、可靠,针孔要绝对避免沾水。为此,治疗操作皮肤消毒宜使用安尔碘液,术毕针尾用防水创可贴覆盖,必要时其上面还可再采用3M胶带等加固措施;一旦发生针孔处有红肿感染迹象,立即去针,给予抗炎治疗措施。针对②、③、④,一旦发生应及时去除,取出套针。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率表示。

5治疗结果

表1:临床有效率例

样本量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30

14

11

5

83.33%

由表1可见,3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3.33%。

表2:治疗前与每次治疗后的VAS值比较(`x±s)

治疗次数

治疗前

治疗1次

治疗2次

治疗3次

治疗4次

治疗5次

VAS值

6.37±1.78

5.00±1.55

4.33±1.58

3.50±1.28

2.97±1.27

2.87±1.38

注:治疗前与治疗1次后、治疗2次后、治疗3次后、治疗4次后、治疗5次后比较P0.01。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与每次治疗后的VAS值较前明显改善(P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3:不良反应率

观察项目

试验组

(30例)

可接收P值(%)

临床结果的判定和结果记录方法

是否安全,是否带来副作用

1

97

无明显副作的记录为0,否则每出现一例记录为1,组内不符合数记为k

由表3可见,整个试验期间,1例受试者出现局部疼痛,采用P=1—K/n(n=30)计算;K=1P=1。提示本试验过程中,使用套针疗法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方便性、实用性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和不良事件,故可接受度为97%。

6讨论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现代生活活动频率、强度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疾病之一的OA发病率逐年增高,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6]。套针有进针表浅、不拘手法、操作简便、省时快捷、不碍活动、安全无忧、无痛治疗、疗效明显的特点。针刺并留置针具后,局部产生的刺激起到调理营卫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实现机体由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的转换,从而纠正脏腑、器官功能失调,取得解除疼痛和恢复健康的治疗目的。通过这次临床研究,发现套针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即刻止痛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JR,ParishEN,CrossMJ.A







































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
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jc/21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