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的检查方法四膝关节及踝关节
一、膝关节检查
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约为0-度之间,被动活动时可超伸5-10度,屈膝足跟可接触罾部,记录方法为。0。-5。。屈膝90度内外侧副韧带松弛,此时膝关节可有10度内旋及20度外旋活动,伸直膝关节则应无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否则说明侧副韧带松弛或损伤。
检查时应脱去长裤,以便对比。患者站立,两腿并拢,正常时膝及踝能同时并拢,两踝能并拢而双膝分开者为膝内翻,又称"O形腿";两膝并拢而双踝分开者为膝外翻,又称“X形腿″;正常膝能超伸,如屈曲伸不直者为屈曲挛缩,过度超伸为膝反张。当膝关节有病变时,股四头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内侧头更为明显。膝关节屈曲时,正常髌腱两侧出现凹陷(俗称“象眼”),如消失或突起,则说明关节肿胀(肥胖女性常有例外)。
1、膝关节特殊检查(1)浮髌试验
怀疑关节内积液时,如以一手压迫髌上囊,将液体挤入关节腔内,另一手反复按压髌骨,在髌上囊可感到波动,也可感到下压时,髌骨触到股骨,不压时即浮起,有如在水盆内下压一块木板的感觉,此为浮髌试验阴性。髌前粘液囊的积液与关节不通,虽在髌前方可触及肿胀,但浮髌试验阴性。
(2)髌骨加压研磨试验
向上、下、左、右推压髌骨,检查髌股关节软骨面星否光滑右无摩控音和疼痛当體股关节退性变时可触。及粗糙捻米式捻砂样摩擦音,并伴有疼痛。
(3)旋转挤压试验(改良MMay征)
平卧位,检查右膝外侧半月板时,检查者左手放在膝关节上,以稳定大腿,并感觉异常响声右手握住足跟,先使小腿在内旋位充分内收、极度屈膝,然后外展,伸直,如伸直过程中有响声,伴有疼痛,为阳性。检查内侧半月板时,先使小腿在外旋位充分外展,屈膝,然后内收,伸直,于定角度上有弹响,伴疼痛者,多为半月板损伤,如声音大,伴弹跳,但无疼痛者,多为盘状半月板。
(4)抽屉试验
仰卧位,屈髋45度位,屈膝90度,检查者以一肘臂部压住足背以固定之,两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后推拉,正常情况下前后移动在0.5cm左右(需与健侧对比)。向前活动度增大,表明前交又韧带损伤,向后活动度加大,表明后交叉韧带损伤。注意:后交叉韧带损伤或破坏时压膝位可见胫骨上端向后移位,被动向前牵拉可恢复到正常体位,但这不是抽屉试验。
(5)拉赫曼(Lachman)征试验
平卧位,膝屈曲15度位,一手抓住大腿远端,另手抓住小腿上端,当肌肉放松时,检查者将胫骨向前、后推拉,注意移动程度,超过0.5cm为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有损伤此法检出的阳性率较抽屉试验高。
2、膝关节常见风湿病的体征及检查
(1)膝关节慢性滑膜炎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象眼”消失,浮髌实验阳性,关节活动受限。一般创伤后3~5小时可产生关节内血肿,由此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常称为创伤性滑膜炎,应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滑膜炎鉴别。
(2)结核性关节炎长期单一关节肿胀,滑膜肥厚,触诊有厚韧感,轻压痛。单纯滑膜结核在转变为全关节结核以前疼痛也不剧烈,劳累后加重,休息则减轻,一旦转变为全关节结核后,则疼痛加重,有的很剧烈,这是由于大量结核性物质倾泻到关节里,引起滑膜急性充血肿胀。
(3)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好发于膝和踝关节,病期-般较长,最长可10余年,患膝肿胀明显,但功能障碍却不显著,血沉不快穿剌可见血性或咖啡色液体结节性滑膜炎可触及到大小不等的结节病期长者在X线片上可见关节边缘溶骨性破坏。
(4)血友病性关节炎多见于男孩,母系家族常有同样患者。早期关节内积血,多次发作可见骨膜下血肿钙化、软骨萎缩、关节间隙狭窄,并有增生。
(5)Charcot关节炎膝关节好发部位,膝关节肿胀,积液,有时穿刺液为血性液体,最大特点是关节骨质破坏和肿胀程度虽然十分严重,但疼痛和功能受限却明显不成比例,甚至根本没有疼痛,另外关节的稳定性有时较差,甚至出现左右摇摆,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肢的深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6)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尤其单一关节发病时,很难与结核性关节洛相鉴别除僵处性出和它关节助出痛症状较节结核严重。晚期常出现屈膝挛缩畸形,滑膜肥厚,关节间隙变窄,骨质明显疏松等症状。
(7)骨性关节炎常伴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除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外髌骨加压研磨试验阳性,屈伸关节活动时,可触及骨摩擦音,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处。
二、踝关节及足的检查
疼痛的部位与疾病有关,跟痛症多在跟骨前下方内侧,相当于跖腱膜附着于跟骨结节处;跟腱下粘液囊炎在跟骨后上方有肿胀及压痛;拇囊炎的压痛及肿胀在第一跖骨头的胫侧,本病多并发于拇外翻畸形;扁平足的疼痛及压痛常在内踝下方跖痛症的压痛多在第二、三跖骨头下方。
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趾甲压迫后转红时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病引起的足部缺血时,足下垂位呈砖红色或紫绀、耠高时很快变得苍白,皮肤脱毛,失去弹性,趾甲粗糙,变厚且不规则,动脉搏动減弱或消失,趾甲转红时间延长。踝关节活动主要为背屈和跖屈,足的内外翻活动主要在跟距关节,前足的内外翻及内收外展主要在距下关节及跖跗关节,正常跖拇及跖趾关节主动背伸可达45度左右。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岀现内翻或外翻畸形。
足印对检查足弓、足的负重点及足宽度很重要。扁平足、高弓足及足内翻等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踝部及足常见病及体征如下:
1、拇外翻拇趾于跖趾关节处向腓侧偏斜,只有严重者才有症状。常见于中年妇女,较严重的拇外翻畸形,拇趾可位于第二、三趾下方,或上方,形成趾重叠畸形,同时拇趾向外旋转,第一跖骨头膨大,足印变宽,足弓塌陷,第二、三跖骨头下出现痛性胼胝,严重者第一跖趾关节可出现半脱位和骨性关节炎。
2、跟痛症根据部位不同有以下情况:A跟内痛跟骨本身病变及跟距关节炎;B.跟后痛跟腱周炎及跟腱滑囊炎;C跟下痛过敏性跟垫炎、跟骨结节滑囊炎等。
3、类风湿足为对称性双足病变,踝关节肿胀,跟腱旁凹陷消失,关节活动受限,如距下关节受累则内外翻受限或出现足内、外翻畸形,其跖趾关节受累最明显,早期为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早期发生拇外翻、趾重、跖趾关节脱位,跖骨头下纤维脂肪垫消失继发巨大滑囊炎、痛性胼胝等。
4、跖骨头骨软骨炎(Freiberg病)发病年龄为14~18岁,女性多见,常侵及第二跖骨头,偶见于第三跖骨头。跖趾关节疼痛肿胀,站立或走路时加重,活动受限,后期关节面变形,出现骨性关节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