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北京皮肤病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72010.html
踝关节骨折占所有骨折的9%,是负重关节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骨科医师的手术后,康复锻炼是获得手术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告诉大家要注意:踝关节骨折机制不同,手术的方式和临床处理也不尽相同,盲目的活动可能造成额外的损伤。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各项练习开始的时机和练习的量和强度不同,比如:扭转暴力造成的踝关节骨折术后可早期开始康复活动,而垂直暴力造成的踝关节骨折术后需要石膏固定一定时间后才能开始康复活动,因此开始各种康复练习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术后的复查时间及观察项目:术后2周:①伤口愈合情况,拆线;②是否拆除石膏或支具术后4周:①是否拆除石膏或支具;②评估关节活动度;③X线评估手术位置是否丢失;术后6周:①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是否可以部分负重;②关节活动度,肌肉状态;③生活自理情况;术后3个月:①骨折愈合情况,是否可以完全负重;②关节与肌肉状态,行走情况;术后6个月:①关节与肌肉状态,行走情况;②生活自理情况;术后1年:联系手术大夫,评估拆除内固定物的可能性★术后的分期康复:术后0~2周:可根据踝关节损伤机制及手术特点,进行康复锻炼。为使踝关节骨折愈合牢固,有一些患者需要石膏托或支具固定2~4周。固定期间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下述练习。术后1~3天: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钟/组,1组/小时。2、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减轻伤口周围的肿胀。3、直腿抬高练习:此练习包括向上的,向内收的侧抬腿以及外展的侧抬腿,向后的后抬腿练习,以强化大腿前后内、外侧的肌肉,避免过度萎缩无力。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术后1周:1、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15~20分钟/次,1~2次/日。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2、开始膝关节伸展练习:15~20分钟/次,1~2次/日。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3、开始腿部肌力练习: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练习腿部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术后2周:如患者踝关节没有石膏固定,即可开始下述练习,如果踝关节有石膏固定,经医生检查后,去处石膏或支具练习踝关节的活动,练习后继续佩戴石膏或支具。1、如果踝关节内固定稳定,就可以早期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2、踝泵运动:主要目的是加强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除此之外,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有利于消退肢体远端的肿胀。但对于踝关节骨折术后的踝泵运动,活动的次数不应过多,建议每天进行3次,每次15-20个即可。3、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即足面朝内及朝外方向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进行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该活动可改善距下关节活动度,避免该关节僵硬而导致的不平地面行不稳现象。建议每天进行3次,每次15-20个即可。4、踝关节环转运动:用脚趾进行划圈、写“米”字或写字母(如ABC等)活动。做运动时以足大踇趾为导向。该活动为踝关节复合运动,早期进行可避免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僵硬。建议每天进行3次,每次15-20个即可。5、髋部近端力量训练:通过卧位下的下肢各个方向的上抬训练,可以有效的加强下肢近端力量训练,有利于患者转移能力及下地时的肢体控制。训练时患者可在避开踝关节的位置(小腿或大腿)加上沙袋或者弹力带,进行早期抗阻训练。每天可进行3-5组练习,每个练习15-20个动作。6、早期活动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患者进行以上训练时需注意活动的程度,一般以出现轻微疼痛为限,在该位置点上维持数秒,每个动作都要缓慢进行,循序渐进。7、训练后若出现明显的次日不可缓解的肿胀、疼痛时,需要减少甚至停止训练,必要时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8、训练前可以进行热敷,训练后可以进行局部的冰敷。术后4~6周:踝关节骨折术后4~6周的康复锻炼,可根据X线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开始与下肢负重有关的练习。此期可以拆除石膏或支具固定。如果医生认为病情不允许负重练习,则下列的负重练习不能进行。1、继续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循序渐进,注意加强踝关节背伸的训练,避免踝关节僵直在跖屈位。在进行被动踝背伸练习时,以感觉到跟腱及小腿肌群被牵伸到为宜,每次牵伸维持30秒,每天三次。2、开始抗阻下的力量训练,建议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每天建议每组训练20-30个,每天三组练习,随着踝部力量增长增加抗阻的强度和次数,如果出现次日无法缓解的疼痛和肿胀,减少或者暂停训练,必要时复查X线。3、足趾夹布训练,主要目的为训练足趾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足底肌群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步行中并非只有踝关节存在活动,足趾关节的活动在步行及其他日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踝关节康复中不能忽视足趾的主动活动训练。4、逐渐开始尝试健侧单腿负重站立,训练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健侧下肢的负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训练过程中也要避免患足的负重。早期可选用双拐辅助下进行(或者扶墙或栏杆),可从1-2分钟开始,一天内3-5次,逐渐延长时间,循序渐进。5、扶拐下步行转移训练,包括去厕所、轮椅和床的转移。最开始需要扶双拐进行活动,并逐渐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要在能力未达到之前随意增加行走的距离和范围。术后6周~3月:1、6周时前来门诊复查,决定是否可以开始部分负重。2、穿戴Aircast充气式行走支具下行走,转移,并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过渡到完全负重。3、应加强踝关节及下肢各项肌力练习:①开始静蹲练习:加强腿部力量,以强化下肢功能和整个下肢的控制能力。2分钟/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②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2分钟/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逐渐由双脚提踵过渡到单脚提踵。③保护下全蹲:双腿平均分配体重,尽可能使臀部接触足跟。3~5分钟/次,1~2次/日。4、可按照下图进行不同方向的踏步训练。5、继续加强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同上)6、逐渐开始部分负重位下的踝关节训练,包括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根据情况循序渐进.可借助栏杆或椅子进行,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决定患肢负重的程度,若不能完全承重患者可在悬吊、减重、他人扶助等状态下接受专业人员训练。训练时可以是弹性的瑜伽垫或折叠好的浴巾进行训练,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仍然要注意负重程度和时间,避免次日不可消退的肿胀和疼痛,循序渐进。注意:1.此期骨折愈合尚在生长改建,故练习及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2.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摔倒;3.在每次功能锻炼后,如果出现肿胀,应进行冷敷以促进肿胀消退。术后3月~6月:1、门诊复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是否可以完全负重2、根据行走的稳定度,逐步减少行走支具的气囊,直至正常行走3、逐渐提高行走的速度,一般不建议3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术后6月后开始为宜4、增加负重及单腿负重下的锻炼,单腿站立及跨步训练。5、继续加强肌力及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附:Aircast行走支具的临床意义:

帮助患者术后早期负重对受伤部位提供等同石膏的保护方便拆卸,有利于早期康复训练,改善睡眠质量行走时提供脉冲式梯度充气加压,高效减少水肿当你被足踝损伤困扰时,向专业的足踝外科医生求助是非常明智的决定。-END-声明为了进行专业信息的科学普及,本文参考相关的专业资料。同时本文明确注明资料的来源,不希望被引用的机构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65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