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正在消失这些东西以后你有钱都未必看
-《芜湖记忆》Vol.6-
近些年
芜湖经济迅猛崛起,现代化成果斐然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往前
许多芜湖的老事、老物
却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甚至消失了
那些慢慢变化或消失在记忆里的东西
老芜湖人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火车轮渡:望不尽的是儿时的乡愁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
年以前
芜湖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梁
往来的火车、汽车和行人全靠轮渡
硕大的火车,坐着轮船过江
如果你没见过这样真实的场景
会不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然而这样的画面
却永远留存在老芜湖人的记忆中
现如今,轮渡码头依然在,只是繁华不再
留存的裕溪口-合肥的车票
更多的是一种怀念
长街:城市发展的新呼唤
芜湖的老长街小商品批发市场
曾经芜湖商业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
实现了许多芜湖人发家致富的梦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老旧市场已不再适应城市发展
芜湖若要在商贸物流产业上大展宏图
老旧市场显然无力担此重任
于是09年,青石板的长街迎来了拆迁改造
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店的迁离
往昔的繁华、如今的寂寞
仿佛与记忆中有了很大的出入
老体育场:破败的唏嘘
对于老体育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有关于你过去的照片,只有这一张
原本是市民健身和锻炼的乐园
然而时代的变化,也让它破败
有很长一段时间,跑道上的塑胶垫坑坑洼洼
场地角落里也稀稀疏疏长着杂草
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及展销中心
现在这里偶尔还有一些学游泳的孩子
老一辈的芜湖人曾在这里挥洒汗水
希望大家能珍惜爱护这里
“黄面的”:上车三块
从“黄面的”到红色的夏利、桑塔纳
再从奇瑞到现在的网约车
芜湖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在当年的芜湖能坐一次“黄面的”
那就有私家车一般气派了啊
当时的芜湖还有很多人力三轮车
“黄面的”的到来迅速挤压了他们的市场
现在芜湖人都有私家车了
车多了,路自然就变更堵
所以,你们怀念以前的日子吗?
五一广场大转盘
曾经五一广场大转盘里的雕塑《风帆》
四周溅起浪花
象征芜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往直前!
生活在芜湖
昔日的五一广场、新市口处大转盘已不再
曾经那些必经的路口大转盘已经不多了
原水利局前的大转盘也已被高架所取代
不知你是否会在高兴城市交通发展的同时
怀念起曾经的大转盘们
它们也曾是芜湖最重要的见证
报刊亭:萎缩的城市风景
其实报刊亭的逐渐消失
不只是芜湖
在全国也是明显可见的
过去站在报刊亭边翻阅报纸杂志
现在仅存的报刊亭
却更多像是一个微型的便利店
买瓶水便匆匆离开了
随着网络的发展
报纸杂志也面临了变革
报亭就是这种变革的缩影
纬七路的谢幕
对于芜湖的大学生来说
纬七路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
更是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曾经,我们一起在这吃到撑却还不肯作罢
曾经,我们一起在这因淘到漂亮的衣服而欣喜若狂
曾经,我们一起在这喝的烂醉如泥
以此告别我们的大学...
很多卖小吃的阿姨笑着跟我们说
许多学生毕业了,有的去上海,北京、深圳…
回来了一定会到我们这吃东西
说在外面就总想起纬七路!
虽然现在又有新美食广场的到来
但是纬七路还是无人可替代的记忆存在
正在消失的老味道
永康汽水
▽
记忆中,初识永康汽水
是在90年代初期上小学的时候
夏天里看到瓶装的汽水真的是欲罢不能
如果喝完一箱汽水
还可以拿着空瓶子去小卖部兑换汽水喝
老式爆米花
▽
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一口黝黑爆米锅
老爷爷在路边一坐
往往能吸引不少孩子的围观
孩子们捂着耳朵害怕中带着期待
等着那“砰”的一声巨响
因为那预示着爆米花的出锅
这,或许就是许多人记忆中最天真的童年
糖画
▽
勺子为“笔”,糖稀为“墨”
在白色大理石板上运腕走笔
如丝的流糖随着手腕时抖时顿
快慢高低构成不同的形状
顷刻间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便跃然石板上
如此精湛的老手艺
不知道再过几年是不是就再也见不到了……
冰宝路
▽
那些年,我们每到下课第一时间冲出教室
到爆满?的小卖店,口袋里仅有的零花钱
买上一袋冰宝路,荔枝、橘子、菠萝
狠命的吸上一口,巴巴凉爽
冻成冰块,更是夏天最爱
(恕小编实在找不到它图片)
正在消失的老工艺
剃头匠
▽
磨得发亮的剃刀剪子
老式的木头架子、几个热水壶
几张破旧的藤椅木凳,就是剃头匠所有的装备
现在芜湖很少能看得见了
记忆中在老体育馆那里还有
掏耳朵、刮胡子、洗眼睛一套服务下来,舒服
(民生路老体育场旁)
吹糖人
▽
小时候,芜湖还常见吹糖人的
只需2分钱,可用竹片发出小标
射中转盘上的某条区域
就可按注明的领取糖人、动物等
“空门”只好吃短棍上裹的糖稀啦!
(芜湖“面人刘”刘银亮)
弹棉花
▽
记忆中的弹棉花的人在工作的时候
都会有duang~duang~duang~的声音
听老人说纯手工弹制的床垫、被子
特别适合宝宝睡
(张家山浴室的附近裴师傅)
修伞匠
▽
记忆里小区门口
肯定可以找到的能人就是修伞师傅了
现在修伞的人少了
这样出来摆摊的师傅也就更少了
(黄山西路金师傅)
磨刀匠
▽
磨剪子、磨刀,磨刀、磨剪子~~~
一般逢年过节的时候
在芜湖很多老小区都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
这样的吆喝声
在我们小时候看来,是一种盼头~
(镜湖新城中心菜市场对面杨大爷)
篾匠
▽
对于篾匠,很多一方面的记忆
是小时候只要闯祸了
家长就会用抽一根篾丝条子抽屁股
当时依稀记得他们说的是篾丝条子抽屁股
伤皮不伤骨
(南陵县弋江镇李师傅)
白铁匠
▽
白铁匠是从传统的铜匠手艺里派生出一个新的匠种
这一老行当在市区已近乎绝迹
记得当年华盛街、老横街、沿河路一带
曾经有许多这样的白铁铺子
(荻港老街宫能昌)
时代在发展
很多东西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未来也许会有更多东西在芜湖消失
也会有更多新的元素注入芜湖
无论如何
它们曾在芜湖人的心里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些过去的回忆!
?END?
主编
吃吃撰稿
喵帕S图片
小黑水杯部分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微博
芜湖大江网AppStore
芜湖大江网
-芜湖记忆-
Vol.1:住在杨家巷,就是站在了食物链顶端
Vol.2:多少芜湖人的青春,都藏在了这些文具店里!
Vol.3:芜湖城中最后的几条老街,你还记得哪一条?
Vol.4:这里是黄果山,芜湖巷道里的小生活!
Vol.5:团结四村,拆不掉的是记忆!
你造吗?芜湖八佰伴第二届招聘会来了!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zd/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