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的检查方法三髋关节

1、髋关节的运动检查

正常髋关节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共6个方向活动,髋关节病变时,其活动范围将受到影响,但要准确测定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不简单,因常有骨盆运动及脊柱的代偿运动而受到影响。检查时,医生必须用前臂及手放在双侧髂骨嵴上固定骨盆,以察别髋关节运动是否伴有骨盆的移动而造成假象。

(1)内旋和外旋髋关节有病变,首先在旋转运动上表现异常,特别是内旋时,疼痛伴活动受限。单侧测量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掌放在患侧大腿前面,把患侧向内外滚动。如髋关节挛缩不能伸直时,可将髋与膝均屈至90度,把小腿作为杠杆,做内、外旋活动,但要防止骨盆左右移动。如患者俯卧,伸髋屈膝90度位,做内、外旋检查时,骨盆的代偿移动则易被发现,可避免误差。双侧同时测量法:患者仰卧,使其双髋及双膝同时屈曲,两膝并列不动两足充分分离,观察两髋内旋度。如两足跟并列不动,两膝充分分离,观察两髋的外旋度。髋关节结核、骨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能使内、外旋受限。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可使内旋增大,而外旋受限。

(2)内收及外展

a、单侧测量法: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或前臂按住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受检侧踝部,使下肢伸直,然后外展下肢,记录外展角度。再将受检侧大腿内收到对侧大腿上,正常可内收到大腿的中13处。

b、双侧同时测量法:患者仰卧,两腿平伸,医生站在床尾,以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足跟,使双腿充分分开,观察两髋的外展度。髋内翻、髋关节后脱位及炎症性疾病均有外展的限制髋胫束挛缩则髋关节内收受限。

(3)屈曲及伸展仰卧位时可用三个连续步骤,比较双髋的活动度:将左膝屈曲,然后再充分屈左髋,观察右髋伸展度,正常时,左膝关节可贴近胸壁,右髋可伸直;保持左髋充分屈曲,再使右髋充分屈曲(勿使骨盆前倾),比较双髋屈曲度之差;保持右髋充分屈曲,伸展左髋,观察其伸展度。

(4)俯卧位检查姿势:髋关节屈曲挛缩者不能完全俯卧。臀肌用力主动收缩或伸两腿抬高时,比较臀肌萎缩情况及收缩时的肌张力。髋关节超伸检查:医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只手握住踝部,使之屈曲向后提起下肢,正常髋关节可向后伸15度左右。当髋关节有挛缩及炎症等病变时,则其伸展受限。

2、髋关节特殊检查

(1)托马斯(Thomos)征

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可由腰椎的前凸代偿。当平卧而将健侧髋、膝极度屈曲时,可使腰部放平而使腰贴紧床面,此时患侧髋关节的屈曲畸形即可显示,此为托马斯征阳性,记录患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患髋屈曲畸形之度数。

(2)扬特(Yount)征

此征为区别髋关节屈曲畸形是由于髂腰肌挛缩还是由于髂胫束挛缩的鉴别方法。检查步骤与托马斯征基本相同当托马斯征出现阳性体征时,保持健侧髋、膝的极度屈曲体位,将患肢外展,当患肢外展到一定角度,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患髋可以伸直,即为阳性,说明患髋的屈曲是由髂胫束挛缩引起。(3)艾利斯(Ais)征

仰卧位,两侧髋及膝同时屈曲并列,两脚并齐,平放于床面,观察双膝的高低(即大腿的长度差),如一侧低于对侧且上移,即为阳性,说明股骨头短缩或上移,或有髋关节骨折或后脱位。胫骨短缩时,此征也为阳性,此时要用其它方法测量股骨长度以鉴别两者。(4)推拉试验(telescopetest)

仰卧位,患侧屈髋及膝各90度,健侧伸直,检查者手掌固定骨盆,其拇指触按腹股沟处大腿内侧,其他手指置于髋侧后部,另—手握患肢膝部并反复上拉下推,如有髋脱位,则感到大转子有过多的上下活动移位感,有时听到清脆的弹晌。

(5)奥托兰尼(ortolani)试验

用于新生儿髋脱位的早期诊断,通过触诊的脱位感,复位感及弹响等判断髋关节有无松驰,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的异常活动。检查时,患婴仰卧,屈髋及膝90度,检查者手掌扶患侧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沟处大腿内侧,其他手指放于股骨大粗隆处,先用拇指向外后推并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纵轴加压,同时大腿轻度内收,如有先天性髋脱位,则股骨头向后脱出,而伴有弹晌,此时外展大腿,并用中指向前顶住大粗隆,股骨头则复位,当股骨头滑过髋臼后缘时,又可听到脆响,这就是奧托兰尼征阳性。

(6)巴尔菱(Barlow)试验

两侧同时检查,保持ortolan体位,中指放在大转子处,拇指在小转子部位施加压力,如感到股骨头向后滑出髋曰,放松后立即复位者,说明髋关节不稳定,虽不存在脱位,但以后极易发生脱位。(7)蛙式试验又称屈膝髋外展试验

正常新生儿或2~9个月婴儿双髋、双膝各屈曲90度,外展双髋可近70~90度,若不能达到,应疑有先天性髋脱位。(8)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又称川登冷堡(Trendelenburg)征

如检查右髋,嘱患者抬起左腿,此时如能单独用右下肢站立,同时左臀皱襞及髂骨翼均上提,即为川登冷堡试验征阴性;如左则臀皱襞及髂骨翼下降,即为阳性。先天性或外伤性髋脱位及臀中、小肌麻痹时此征均为阳性。

3、髋部常见风湿病及检查(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病女多于男,约6:1,单侧多见,双侧者较少见,新生儿与婴儿的临床表现与较大儿童有所不同。新生儿或婴儿可见会阴部増宽,内收肌挛缩,肢体短缩,A-is征,蛙式试验,推拉试验,Ortolani试验均为阳性。较大的患儿开始走路较晩,双侧脱位者鸭步行走,单侧脱位者则摇摆跛行,大粗隆部凸出,臀纹不对称,股三角区空虚,腰前凸增大。肢体不等长,

髋内旋屈曲范围亦增大(Plavaz征阳性),Trendelenburg征阳性。X线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可见股骨头及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股骨头骨骺比健侧小,而且骨化中心出现晚,在Pein方格外下或外上象限中Shenton线不连续,髋臼指数增大,VonRose线(双膝内旋,双髋外展45度,正常股骨干轴线经过髋臼外上缘)经过髋前上棘等。

(2)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原发多为老年人,继发多为中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部及大腿前面、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髋关节活动受限,穿鞋袜或剪趾甲困难。常有屈髋挛缩畸形,Thomas征阳性、骨质硬化,髋臼或股骨头可见增生骨赘、囊性变、塌陷、变形及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3)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为35岁以上女性,常为复发性对称性损害,除晨僵,关节肿痛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兔疫球蛋白定量增高外,髋关节常有明显屈曲挛缩畸形,Thomas征阳性。

被动活动在各个方向上均明显受限,臀部及大腿肌肉萎缩。X线检查早期出现弥漫性骨质疏松,后期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髋臼底变薄,股骨头向骨盆中心部位移位,形成类风湿关节炎所特有的Oto骨盆。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为15~35岁男性,发病初期为双侧骶髂关节疼痛,有时向大腿后外侧放射,常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除HLAB27抗原阳性及某些实验室检查不正常外,临床体征为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早期床边试验(Gaenslen试验)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病变,晚期髋关节可岀现骨性强直,髋关节间隙完全消失骨小梁连接股骨头与髋臼底。

(5)髋关节结核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特点如下:低热、盗汘、食欲不振,常哭诉膝内侧疼痛,髋部疼痛并伴跛行,晚期不能负重;早期由于关节内积液、积脓,肢体常呈外旋外展位,晚期如发生病理性脱位,则肢体内收、内旋位短缩畸形;患髋腹股沟区肿胀,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下各25cm处(相当于股骨头中心投影区)压痛;患肢活动受限,尤以内旋受限明显;Thomas征阳性。

赞赏

长按







































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zd/3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