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二十四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七)~(二十三)中,我们讨论了双膦酸盐,激素补充疗法,降钙素,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对激素补充治疗,我们讨论了雌~孕激素,现在,我们讨论雄激素。
说到雄激素,必须先说说男性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学资料,有研究资料显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相伴随的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欧洲19个国家,36个中心,例50~70岁人群的一顶研究发现,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20%。我国上海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13.9%,北京为13.4~26.6%。男性一生中髋部骨折的患病率约为13~25%,50岁时骨折风险为13%,80岁时上升为20%。
总体看,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低于女性,但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死亡率却高于女性。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男性为30%,女性为15%;髋部骨折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1.6~2.0倍,椎体骨折5年内死亡率,男性也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是男性不可忽略的重要健康问题。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特点与女性类似,但也有不同,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一生中男女两性骨量变化遵循同一规律,但每一阶段的骨量男性都高于女性,峰值骨量男性也高于女性。
2,男性骨疏松的发病年龄比女性晚10~15年,即60~65岁发病;骨丢失速度和骨丢失量则逊于女性,这与男女两性性激素随年龄变化的差异相关联。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因卵巢萎缩,合成与分泌功能衰退、衰竭,造成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紊乱症状,称为绝经综合征(过去曾使用更年期综合征来表述,现已弃用)。在这个阶段,女性会有快速而大量的骨丢失,造成骨质疏松,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男性性激素(睾酮)的分泌在20~30岁时达到峰值水平,并维持稳定。随增龄,睾酮的分泌从40岁以后开始减少,这种随增龄发生的睾酮分泌减少是缓慢的,渐进性的,没有女性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雌激素减少那样剧烈,也没有女性那种快速骨丢失。而且始终没有完全停止分泌。所以,老年男性明显性腺功能低下者比例较少,大多数男性只有轻度的或部分的雄激素缺乏,表现为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女性〈绝经综合征〉相类似,但不如女性那样明显;骨量丢失速度和丢失量少于女性,骨量明显减少的时间晚于女性,约推迟15~20年,女性一生中,小梁骨最终丢失40%,而男性仅丢失14%;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也迟于女性,一般在60~65岁,甚或在70岁以后。
3,男性长管状的周径和皮质骨厚度大于女性,皮质骨(密质骨)的骨量丢失慢于女性,而松质骨的骨量丢失则和女性大致相同。男女两性松质骨的骨量丢失都先于密质骨,也重于密质骨。
4,女性绝经后骨疏松属于高转换型,其病理特点是小梁骨的成孔性增加,以骨小梁断裂、穿孔为特征;男性骨疏松多属于低转换型,只有男性性激素缺乏诱发的骨疏松为高转换型。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薄,而小梁断裂和穿孔则逊于女性,且发生时间较晚。体态改变,驼背;骨痛;骨折,这是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与女性类同。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诊断标准参考女性,以丅值≤-2,5SD为界限,低于-2,5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若合并存在脆性骨折时,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措施与女性相同,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补充钙与维生素D。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首选双磷酸盐,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唑来膦酸盐已获准使用。伴有骨折的严重骨疏松,不能耐受双膦酸盐,或用药效果不隹者,考虑使用PTH(1一34)~特立帕肽;严重骨痛或骨折围手术期,适当选用降钙素。性腺功能降低者可选用雄激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为大家介绍下本文的作者----陶天遵教授
北方骨质疏松联盟主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陶天遵教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zd/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