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针刀治疗
本文章以朱汉章主编的《针刀医学原理》和宣蛰人主编的《软组织外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的《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为操作标准,结合临床实践作交流。
一、解剖
肩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复杂关节,由3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骨肩关节解剖功能图例)、4个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和盂肱关节)及连接它们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组成。正常情况下肩部的四个关节同步运动,保证上肢运动的顺畅、协调。其中,盂肱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骨性约束最小的关节,它是一种球(肱骨头)窝(肩胛盂)关节。“球”(肱骨头)相对较大,而“窝”(肩胛盂)相对很浅,这与球座上的高尔夫相似,从而使得盂肱关节关节获得了最大的活动度,但这也使得肩部易于受伤而产生不稳定。盂肱关节主要依靠关节盂唇、盂肱韧带、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软组织来获得稳定性。
肩关节解剖
二、发病原因
1、年龄因素:中老年是肩关节疾病的好发人群。随着年龄增大,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组织弹性逐步丧失,变得僵硬,从而更易受伤;
2、反复过度使用上肢:是肩关节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尤其从事需、
二、发病原因
1、年龄因素:中老年是肩关节疾病的好发人群。随着年龄增大,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组织弹性逐步丧失,变得僵硬,从而更易受伤;
2、反复过度使用上肢:是肩关节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尤其从事需要反复上举动作职业的人群以及需要过顶动作的运动员,例如棒球、排球、网球和游泳;
3、创伤:是年轻人肩关节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
肩周炎传统大多认为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宣蛰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的附着点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痉挛、制动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疾病(例如胸部疾病、胆囊、肝脏、心脏疾病或颈椎疾病)也可导致肩部疼痛。
三、特点
1、肩关节周围广泛疼痛和功能障碍,可分疼痛期、冻结期、解冻期。疼痛以夜间为甚。
2、肩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均受限,尤以外旋活动度下降最具特征性,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3、肩周广泛压痛,肩部肌肉萎缩。
4、MRI发现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缩小。
四、病变位置
1、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喙突外1/3。
2、肩胛下肌小结节止点。
3、肱二头肌结节间沟。
4、小圆肌起止点肩胛骨外上缘和大结节后下方。
5、冈下肌起止点肩胛背面内侧和大结节后方中部。
6、大圆肌起点肩胛骨外下侧外缘。
五、针刀治疗
1、喙突点、小结节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2、结节间沟提插切割3刀松解肱横韧带,再顺结节间沟前臂,向后作铲剥3刀。
3、大结节后下方及后方提插切割3刀。
4、外展困难可寻找并松解三角肌肌腹和止点,纵疏横剥,在三角肌止点上如有紧涩感,调转刀口线90度铲剥3刀。
5、冈下肌、大圆肌起点上寻找痛点纵疏横剥3刀。
6、小圆肌起点顺肌走向纵疏横剥1刀,再沿肩胛骨外上缘紧贴骨面提插3刀。
六、注意事项
1、喙突点在外1/3,不可向内侧。
2、小结节和二头肌间沟应避开头静脉,投影位置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
3、小圆肌起点松解应紧贴骨面,防止损伤神经血管或进入胸腔。
七、鉴别诊断
颈肩综合征:伴颈椎病,功能受限相对较轻,活动颈部可使肩部症状加重,自肩至小指端出现特殊异常感觉。以治疗颈部为主,可配合颈6横突注射。
肩峰上撞击症、肩袖冲击症:疼痛在肩前外侧,病侧卧时加重,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基本正常,外展上举无力可伴疼痛。
三角肌滑囊炎:肩部酸痛不适,可无明显压痛点,上肢上举外展困难,可有肩关节下缘弹响声,三角肌中上部可有轻度隆起。
长头健损伤:肩前方疼痛,上肢过顶或举重物时疼痛加重,结节间沟压痛,抗阻力曲肘时肌腱处剧痛。
短头腱损伤:喙突处疼痛和压痛,后伸擦背疼痛。
冈上肌损伤:外展起动时疼痛,出现疼痛弧,岗上窝疼痛明显,冈上肌起止点压痛。
岗下肌损伤:肩背部沉重疼痛,夜间加重,被动活动上肢,有时会引起冈下肌痉挛性疼痛。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肩外展及按压疼痛,肩胛上切迹处压痛明显。局部麻醉肩胛上切迹可使症状消失。针刀松解肩胛上切迹外缘。
斜角肌损伤:肩背疼痛,可伴上肢放射痛,颈椎的活动可使疼痛加重。弹拨斜角肌时引发肩背痛或加重。针刀松解斜角肌起点和肌腹结节处。
喙肱韧带劳损:肩前疼痛,上肢内收后伸功能受限,平举内收困难或疼痛加重。
肩胛下肌劳损:夜间疼痛加重。上肢上举到一定程度不能上举,肩胛内缘压痛。
肱骨错位:前伸或外展跌倒,肱骨下移;仰跌上肢后伸用力,肱骨前移;跌倒下伸用力,肩峰下撞击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