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骶部疼痛系列一之骶髂关节紊乱
产后骶髂关节功能紊乱
骶髂关节错位(SacroiliacJointDislocation):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周围韧带、肌肉损伤和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微小移动(最微小者只有1~2mm的错移)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即骶髂关节面的对应关系发生轻微改变而导致局部疼痛与功能障碍者。多好发于产后女性人群。
1.疼痛部位腰正中、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臀上方、梨状肌处、股后外侧、腹股沟部疼痛。在病史较长的患者中,疼痛部位多变,界限模糊不清。
2.疼痛性质可呈现持续性钝痛或针刺痛,也可有酸胀沉重感,偶向下肢窜痛或有麻木感。患者疼痛发作时呈屈髋屈膝状,坐卧不安。
3.消化功能障碍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
4.其他症状慢性盆腔炎,外阴增生、瘙痒、营养不良性萎缩、痛经等妇科病症。
患侧骶髂关节处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两侧髂嵴不等高,双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1.骨盆正位相是骶髂关节X线检查的首选,也是最佳检查位置。骨盆错位主要是以骶骨为轴心的髂骨运动,临床上多将本病分为前错位与后错位两型。
2.骶髂关节CT或MRI,用于炎性、结核性、创伤性、肿瘤性所致的骶髂关节病变中诊断。
临床上引起腰骶部出现类似骶髂关节错位的疾病有很多,按照发病高低依次主要为:臀中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致密性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此外,还有骶髂关节结核、肿瘤以及少数原因不明的骶髂关节损伤或病变等。临床上出现以顽固性腰骶部疼痛为主,骶髂关节部位有局部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骨盆挤压或分离试验阳性等,排除其他可以确诊。
Notice
骶髂关节错位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腰痛是这类疾病共有的症状,疼痛可以放射到腹壁、臀部或下肢,出现牵涉痛或感应痛,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大多有固定的明显压痛点,患者在俯卧位,放松肌肉后较容易找准压痛点,不同部位的损伤都有其特定的部位,用利多卡因做压痛点局部阻滞后疼痛可立刻减轻或消失。
2.炎性腰骶痛如结核性脊椎炎、类风湿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Reiter综合征和银屑病关节炎、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腰骶痛。
3.椎间盘源性腰痛包括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内裂、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腰背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
4.退行性骨关节病以中老年多见,是关节软骨发生变性后,继而邻近软骨增生、增厚,血管增生并浸入软骨细胞退变区,形成新骨,关节软骨不断增生,骨化不断进展,因而关节增大,关节骨皮质致密硬化,关节边缘软骨增生形成骨赘,预后良好。
5.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以髂骨或骶骨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尤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出现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但关节间隙无改变,预后良好。
6.强直性脊柱炎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腰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早期骶髂关节MRI结合HLA-B27检验有助于鉴别诊断。
上述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时,应建议考虑骶髂关节错位的因素。
康复治疗原则
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目的是缓解疼痛,使错位关节复位,恢复患者日常活动。
1.手法复位:包括MET手法整复、美式整脊等
2.专业康复物理治疗。
3.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加用阿片类药物。(请务必遵从医生嘱咐,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4.疼痛专科治疗包括外周神经阻滞、骶髂关节微创治疗(药物注射、臭氧、射频等)、银质针、冲击波治疗等。
5.手术治疗(不到万不得已请勿手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康复治疗和预后
骶髂关节错位的康复和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治疗,关键是判断骶髂关节的错位程度、类型及方向,然后早期康复治疗使其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再辅以对应的疼痛治疗和运动训练。一般预后良好。临床中多根据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疗效评估。
1.治愈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腿痛消失,行走等活动功能恢复正常,“4”字试验等(﹣)。
2.好转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腿痛减轻,行走等活动功能改善,“4”字试验等(±)。
3.无效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腿痛无减轻或加重,活动功能及体征无改善。
产后骶髂关节紊乱需要专业精细的评估与手法调整,最后再配合肌肉稳定训练与姿势教育。产后骶髂关节错位导致疼痛时,无需过度担忧,找到专业康复治疗师给予评估与治疗即可,一般第一次治疗即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Notice
维密孕产康复
5
联系--
安全
严谨
科学
实用
希望我们都不要丧失对专业的热情与期待,
欢迎扫码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