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病例足踝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累
患者 女,53岁。右足踝部外侧肿物不适1年余。查体:右外踝下足背可触及一约4cm×4.5cm包块,质地较硬,有压痛,无皮下淤血,无皮肤破损,局部关节活动受限,外院摄片考虑:右距骨坏死。X线示(图1):右距骨后下缘示类圆形骨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1.7cm×1.5cm,其内密度尚均匀,周边部分硬化,跟距关节间隙边缘毛糙。
图1 X线示右距骨后下缘见类圆形骨质密度减低区,其内密度尚均匀,周边部分骨质硬化
T示(图2):右距骨形态不规则,可见骨质破坏区伴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跟骨可见囊变区,右胫骨下端外侧局部骨皮质缺损,周围软组织肿块示液性密度影,跟距关节间隙较窄。
图2 CT示右距骨形态不规则,可见骨质破坏区伴骨质密度增高,跟骨可见囊变区,周围软组织肿块示液性密度影,跟距关节间隙变窄
MR平扫(图3,4):右距骨局部变扁,边缘毛糙,骨质信号不均匀。在压脂相上呈片状高密度影,局部骨小梁消失,右跟骨及胫骨外缘可见一小囊样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右踝关节囊腔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软组织肿胀。
图3,4MR平扫示右距骨变扁,边界毛糙。在压脂相上呈片状高密度影,右跟骨及胫骨外缘可见一小囊样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关节囊腔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软组织肿胀
术后病理检查(图5),巨检①右外踝滑膜:灰黄色组织4块,大小约4cm×4cm×1cm,切面灰黄色,质地中等。②右距骨:灰白灰黄色组织3块,大小约2.5cm×2cm×0.5cm,其中见少量碎骨组织;镜下见瘤细胞分布较弥漫,密度不均匀,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部分区域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右外踝、右距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累及骨组织。
图5镜下见:瘤细胞分布较弥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HE×)
讨论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良性滑膜瘤、腱鞘纤维组织瘤、局限性结节样腱鞘炎、滑膜纤维黄色瘤等,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方法将其归为滑膜组织肿瘤中,年又归类于所谓纤维组织细胞中。腱鞘巨细胞瘤按照侵犯范围可以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常见,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少见,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罕见。此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依次为手、足、踝和膝关节,其他关节罕见。临床上大多数起病缓慢,常因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多伴反复发作的关节轻度肿胀不适就诊。
该病例符合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影像学特点:软组织肿块和邻近骨质的压迫侵蚀改变,边缘可见骨质硬化,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相近关节间隙稍变窄。术前诊断需与骨的无菌坏死、骨关节结核、滑膜肉瘤等鉴别。骨的无菌坏死常为单骨局限性改变,无软组织肿块及周边骨的侵蚀。骨关节结核多有砂粒样钙化,软组织肿块为肉芽型或干酪型,受累骨以骨质疏松为主,增生硬化不明显。影像学可见关节骨破坏,但关节间隙都变窄。滑膜肉瘤为起源于滑膜、腱鞘的软组织肿块,可伴溶骨性破坏、边缘硬化,单其骨膜反应多见,软组织肿块内常有钙化。诊断本病需结合临床、X线,必要时行MRI检查。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年3月第30卷第3期
转载:医脉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