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拔牙还有那么多检查要做
剧本1患者:“大夫我要拔牙!”医生:“好,我给你拔!”
剧本2患者:“大夫我要拔牙!”医生:“哦,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呢?”患者:“......”医生:“那还是做个检查吧。”
剧本3患者:“大夫我要拔牙!”医生:“哦,看您应该是准妈妈啊,几个月了?”患者:“4个多月。”医生:“那是否有流产史呢?”患者:“......”医生:“哦,那拔牙还是有流产风险的。”
你不知道的拔牙原来是这样?!
很多患者来拔牙时想像的画面是剧本1,但有时得到的结果却是剧本2或剧本3。莫非我拔自己的牙都做不了主啦?!答案是——是的。因为拔牙要规避的风险有不少、要拔的牙满足的条件也很多、不需要拔的牙也有很多、拔完牙需要修复的也不是没有。所以说到底拔还是不拔、什么时候拔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慎重。
先来说说这颗“牙”拔还是不拔?
这颗牙拔还是不拔,取决于这颗“牙”的个体情况和患者个体健康。
这颗牙“能拔”的个体情况前提首先要满足包括——这是一颗因为牙周病导致的严重松动、牙根吸收的病灶牙;这是一颗因为恒牙萌出、乳牙滞留的滞留牙;这是一颗萌出不充分、影响牙列的阻生智齿;这是一颗萌出充分、但没有咬合关系的智齿;这是一颗牙体组织缺损严重,无法进行根桩修复的牙;这是一颗隐裂后劈裂的牙等等。
这颗牙“不能拔”的个体情况原因有——这是一颗轻微松动牙、但牙槽骨并没有被严重吸收;这是一颗滞留乳牙,但缺乏对应的恒牙胚胎;这是一颗轻微蛀牙,修复填充就好;这是一颗牙髓神经被感染,但可以根管治疗的牙;这是一颗震荡后的外伤牙等等。
因此我们可见一颗天然牙不是说拔就能拔,因为恒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再生资源,拔一颗就少一颗。
再来看看这颗“牙”的主人个体健康?
如果说牙是一颗需要拔的牙,那么“拔牙”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就是患者个体健康了,说到患者个体健康就要先从生理、性别上说起。
如果患者是一名女同胞,那么避开生理期是第一步,避开孕产期也是必要的。一名女同胞要拔牙应该是这样的——生理期的第10天就可以去做拔牙了;一名女同胞要拔牙应该是这样的——孕期的前三个月是不可以拔牙的(因为存在流产风险),孕期的后三个月也是不可以拔牙的(因为存在早产风险),如果孕妈妈有习惯性流产史(整个孕期都不适合拔牙);一名女同胞要拔牙应该是这样的——哺乳期的妈妈一定要在麻醉拔牙后的24个小时后,才能正常哺乳,否则残留的一些麻醉药成分会影响到孩子。
如果患者不是在生理周期和孕产期,那么影响拔牙的因素就包括——血糖、血压、心脑血管、血小板等等等等。患者要满足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于8.88mmol/L、高血压患者血压不高于/90mmHg、凝血机能差患者的血红蛋白不低于80g/L、无严重的肝肾功能缺损等等条件。
这颗“牙”是如何被断定满足拔除条件的呢?
凭借医生的肉眼“看”那肯定是不够的,这需要借助牙科CT来做个检查,并由牙科CT的“产物”——牙片,来告诉医生和患者这颗牙的问题。
牙片,也叫牙齿X线片,也称口内标准片。就牙片种类来说有全景曲面断片、根尖片、头颅侧位片。这三种牙片都牵扯到拔牙诊断,但又各有不同:全景曲面断片——主要是可以让医生看清患者整个口腔环境,诸如需要正畸拔牙的患者、牙周治疗、龋齿修复的患者等都需要这么一张,如果存在着待拔除的阻生牙、埋伏牙同样需要这么一张牙片;根尖片——也就是小牙片,跟全曲断片的区别就在于根尖片可以把具体哪一颗看得更清楚,像牙髓炎症这样的患牙到底是拔还是保留这就需要根尖片来诊断一下,像严重松动牙拔除后的再植人工义齿也需要它来观察具体的牙槽骨情况,像阻生埋伏的牙齿也需要它来观察附近牙周问题;头颅侧位片——正畸的你就需要这样的片子让医生来看看侧面骨骼、上下颌骨发育、气道、腺样体等各组织结构。
这颗“牙”被拔后是不是就完事了?!
答案可能是——不一定。这是因为取决于你拔的牙是哪一副中的哪一颗?!哪一副指的是乳牙or恒牙!哪一颗指的是乳牙中的门牙、尖牙、磨牙,还是恒牙中的门牙、尖牙、磨牙?!
哪些牙拔完就等于完事了呢?!
第一种是乳牙中已经松动、且牙根吸收或恒牙已经明显萌出的;第二种是恒牙中的埋伏牙、多生牙、阻生智齿。
哪些牙拔完就还需要后续治疗或修复呢?!
第一种是早失乳牙,这样的乳牙不是外伤磕掉了,就有可能是龋坏太严重拔掉了,这样的乳牙需要牙间隙保护器,防止后续萌出的恒牙不正出现畸形;第二种就是恒牙中除了阻生智齿之外的所有缺失的牙,这些牙齿一旦缺失得不到补救修复,就会出现邻牙倒伏、食物嵌塞、牙齿继续缺失等问题。#7岁男童全麻拔牙昏迷40天#
我的牙龈萎缩了,还能长回去吗?
你知道你的口气是哪一种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