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系列三关节融合术

点击上方蓝字   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其他手术来保留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损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瘢痕,不宜行关节成形术等手术者。   2.成人全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估计不能保留关节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时施行关节融合术;并有畸形者,可同时矫正畸形。   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影响整个肢体功能,而单纯肌腱转移又不足以维持关节稳定和恢复足够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关节可以改善肢体功能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上举,若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可借肩胛胸间的滑动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施行。

手术操作

  1.体位 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病肢伸直,足下垫沙袋。

⑴三关节融合术皮肤切口和融合示意图⑵显露三关节后,切断跟距韧带,切除距骨后关节面前缘的突起

  2.切口、显露 全部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用外踝弧形切口,前端起自舟骨前面,后端绕过外踝后缘(见距下关节外侧显露途径)[图1⑴]。显露中要注意少作皮下分离,应作同深层组织分离后整层拉开,以保证血运。骨膜下剥离附着在距骨外侧面的伸趾短肌时,应注意保持肌肉的完整,不要损伤来自内侧的神经、血管供应支,以便覆盖骨面与填充死腔。向远端翻过该肌,即可显露三关节[图1⑵]。

  3.切除关节面 如病足无畸形,只需用骨刀切除3个关节的软骨面,使之密切对合即可。一般先切除跟距关节面,其后部显露比较困难,容易有软骨面的遗漏而影响愈合。为了防止遗漏,宜先切断距跟骨间韧带,再切除跟距后关节的距骨前缘突出部分[图1⑵],而后将跟骨内翻,即可充分显露后关节。在直视下切除全部跟距关节软骨面[图1⑶]。在切除该关节的内侧时,要小心防止骨刀损伤胫后神经血管束、屈趾长肌腱或甚至穿透皮肤。继之切除跟骰关节面和距舟关节面。距舟关节面呈杵臼形,其内侧面弧形转向后方,较难显露;应使前足尽量内收,并使用弯圆凿顺关节面切除。位于此关节前面的伸趾肌腱及足背血管、神经应轻轻拉开,妥善保护。

⑶内翻跟骨以充分显露并凿除跟距后关节面⑷用跟距关节侧向楔形切除矫正足内外翻畸形

  4.楔形切骨、矫正畸形 如病足已有骨质畸形,应按术前设计作楔形切骨。先将周围软组织分开保护,然后用与骨宽度相称的扁宽骨刀凿除。凿除骨质的多少应依据畸形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原则是畸形突起面多切,楔形的顶角应指向凹面,以能矫正畸形为度。凿下的骨质应保留备作植骨填充用。现将各种足畸形的切骨原则分述如下:

  足内、外翻畸形:用跟距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为主来矫正畸形。内翻足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外侧,外翻时向内侧[图1⑷]。

⑸用跟骰、距舟关节侧向楔形切除矫正前足内收、外展畸形

  前足内收、外展畸形:主要以距舟、跟骰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矫正畸形。外展畸形者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内侧,内收时向外侧[图1⑸]。

⑹用三关节不同方向的楔形切除,矫正仰趾高弓畸形⑺用切除距骨为主的三关节不同方向楔形切除矫正严重的足跖屈畸形(Labrinudi手术)图1 足三关节融合术

  跖屈与仰趾高弓畸形:主要用距舟、跟骰关节的背跖向楔形切骨,配以跟距关节的前后向楔形切骨来矫正畸形[图1⑹]。严重的跖屈足及瘫痪性跖屈足畸形应采用Lambrinudi手术,也是应用上述方案的原则。即在踝极度跖屈下切除大部分距骨为主的三关节融合,距骨前部嵌入舟骨下部的槽中[图1⑺],使足再无跖屈活动,但仍可具有少量的背屈活动。

  5.肌腱转移及植骨 如有肌力不平衡,应同时进行肌腱转移术。在切骨前将须转移的肌腱完全准备好,待切骨畸形矫正后即转移至预定骨的骨内(见肌腱手术)。

  6.缝合 畸形矫正后,由专人保持足于功能位置,检查骨切面是否对合良好,有无软组织夹入骨间。如骨对合面有缝隙,应利用切除的松骨质充填。对合面可利用U形钉内固定,记忆合金钉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更好。最后将伸趾短肌及软组织填入跗骨窦,以消灭死腔,即可逐层缝合。

  7.外固定 术后用长腿石膏靴外固定,要很好塑形,以保持矫正后的位置,直至石膏干硬为止,然后在背面或两侧切开。如术后发生水肿影响血运时,可及时松解,以改善血运。

注意事项

  1.术中忌用暴力牵拉皮肤,以免术后皮肤坏死,继发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切骨矫正后,切口部位如有过剩的皮肤,应予切除,以减少皮肤坏死的机会。

  2.骨质切除不足是足畸形不能彻底矫正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切除骨质要足够,使畸形矫正彻底,对合也容易。应该指出,外固定只能保持矫正后的位置,不能替代矫正骨的畸形。足畸形矫正不足的另一原因是:骨切除后,未能固定在功能位,而被固定在各种畸形位置,以致仍有畸形存在,应注意避免;尤应注意跟骨必须放正,绝不可有内翻,以免日后影响功能。

  3.术后假关节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距舟关节。其原因多是软骨面切除不彻底;3个关节面切除不匀,对合不佳,空隙过大;或者有软组织嵌入骨切面之间。为了防止这些因素,切除软骨要彻底,间隙要植骨,对合要紧密。距舟关节的内侧面如难以切除,应在内侧另作辅助的纵形切口,彻底切除软骨面。

图2 跟腱力弱者,宜将足后移

  4.腓肠肌力弱者宜将舟骨切除,使足向后方移位1~1.5cm,增长后半足的力矩[图8],以增大肌收缩的效果,达到稳定足部及预防畸形再发的目的。

  5.一般在石膏固定后才松开止血带。为了减少出血,要求术中随时处理可见的血管。

 

术后处理

  术后要抬高病肢,防止水肿。严密观察肢端血运,如有障碍,应及时松解石膏。术后2周拆除石膏,拆去缝线。如发现有轻度畸形,可在麻醉下手法矫正,而后改用短腿石膏靴固定,装配行走支架,早期负重行走。但距骨头、颈大部切除者,有可能发生缺血性改变,应延迟至半年以后负重。外固定应在骨性愈合后才能拆除(一般需3~4个月)。如外固定时间不够,容易发生假关节和畸形再发等并发症。

02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谢谢。

统筹编辑:骨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jc/4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