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好办法,这个你应该知
骨质疏松症是骨质加速流失而导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是钙质从骨骼组织之中流失。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骨骼中海绵骨部分。人在年轻时骨骼非常致密,骨小梁量很多,其间隙很小。但在年纪增大后,部分骨小梁会变细断裂,使骨小梁间隙变大。而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内的孔隙变大、变多.也就是说骨小梁量减少、骨皮质变薄。这样.从外观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骨骼密度减小,质量也减少,也就是单位体积骨骼所含的矿物质的量减少。骨骼密度降低到临界值以下时,骨质严重减少,使得骨骼疏松、变脆、变弱,不能有效地承受体重,因而容易引起骨折。
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1、遗传因素。与人体差异、种族差异有关。黑种人发病率较低,黄种人较高。此外,峰值骨密度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圆衰老。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正常老化现象,骨骼变得越来越不那么致密。
2、内分泌因素。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加速骨骼退化。此外,甲状旁腺素上升、降钙素下降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囤生活方式。维生素D缺乏、嗜烟酒、咖啡、少运动,不晒太阳等,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3、营养失调。钙摄取不足、常食高蛋白、高盐饮食。
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剂,会导致骨骼形成减少而分解增多,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胸段和下腰段疼痛。脊柱屈伸和震动时,可加重疼痛。
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椎体可发生压缩性骨折,加重胸椎后凸,形成驼背。腰椎前凸消失,肋弓和髂嵴间的距离缩短,甚至相互接触或者重叠,从而引起胸腰间横纹加深,脊柱运动受限.身长缩短,尤其是妇女印岁以后,男性65岁以后。女性65岁时平均缩短4厘米,75岁时平均缩短9厘米。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变。它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我们平时所说的骨质疏松症通常是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前者属高转换型,后者属低转换型。国外把70岁以上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列为且型骨质疏松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和容易发生骨折。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全身骨量减少加速,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75岁以上的妇女骨折发生率可高达80%-90%。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可见于骨急性炎症,肢体废用固定、不动或少动,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后骨萎缩等。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和成人,多伴有遗传性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中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效果为佳。可选基本方:珍珠粉、鸡内金各15克,阿胶12克,紫河车(人胎盘)粉10克。诸药研成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
1、肝肾阳虚型。基本方加枸杞子20克,熟地黄、云茯苓、川续断各15克,粉丹皮、怀牛膝、炒杜仲各12克。
2、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黑附于8克,肉桂10克,菟丝子、杜仲、威灵仙各12克,全当归15克,鸡血藤20克。
3、肾虚血淤型。基本方加三七、当归各15克,桃仁、广地龙、川牛膝、土鳖虫各12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jc/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