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东西吃少了,小心骨质疏松
前沿科技与科普
新探索新发现
News
2月14日,医院芮云峰教授课题组一项“膳食蛋白质摄入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系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营养健康与衰老》杂志发表。芮云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低的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且这一趋势,不受性别因素影响。东南大学医学院级博士研究生张元维为第一作者,芮云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PartOne
科技成果
研究内容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易引起骨脆性增加及相关骨折的发生。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全世界目前有超过2亿人罹患骨质疏松,且每三秒钟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同时,据既往研究报道,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后至少会遭受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打击,由此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膳食是人体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其中,蛋白质是一种可从多种食物(诸如牛奶、大豆、谷物、鸡蛋和鱼等)中摄取的重要营养素,其对于维持人体骨骼生长、机械性能和骨折愈合至关重要。既往研究也表明,蛋白质主要参与人体内钙磷代谢、维生素运输和骨重塑平衡,是骨骼、肌肉和大脑维持健康功能的必要元素。
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全世界多地区居民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仍有所不足,且与推荐摄入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鉴定与识别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膳食蛋白质摄取计划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研究团队基于大样本人群队列特征,在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定了名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从而进一步分析了两组人群中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对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校正分析后,这一趋势仍表现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确定了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61.2克)为预测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最佳临界值。
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在该值上的中老年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较在该值下的人群有所降低。由此,本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低水平的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
作者风采
通讯作者
芮云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外科学系副主任,医院骨科副主任,东南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博士后。担任科技部生物材料核心库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上海市、江苏省和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南京市卫健委重点项目评审专家。主译《老年骨科学》,担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足踝外科电子杂志》《JournalofOrthopaedicTranslation》和《WorldJournalofStemCells》等6本专业杂志编委。
第一作者
张元维,东南大学医学院级博士研究生。
那么
中老年人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到底应该多少合适?
又该如何增加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呢?
医院
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主任医师的建议
金晖
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临床营养科主任。
主要学术职务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代谢学组、基层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围产营养及妇科内分泌营养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产科、妇科营养),周五上午(内分泌)
PartTwo
健康科普
蛋白质的重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骼肌量下降,摔倒、骨折和罹患各种慢病的风险增加。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以蛋白质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如果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或合成不足,会造成负氮平衡,加速肌肉萎缩与机体衰老退化。另外,老年人自身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代谢增强,也会导致身体蛋白质的含量不足。
对于一些慢性病如肺病、糖尿病等,对蛋白质的消耗也比较大,这类老年人更需要特别补充。
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健康的中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在每天每千克1.0至1.2克或更高水平每天每千克1.5克(按体重计算用量),可能对保护肌肉健康是有利的。
最好有一半是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等。
但是长期从膳食中摄入过多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
①加重肾脏负担;
②易导致碱中毒;
③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
④增加肠道癌症危险等。
营养均衡
除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外,同时记住: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在一起比单纯食用某种蛋白要好得多。
01
平时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02
建议中老年人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基础上,主食增加全谷物、薯类等粗粮的占比,蔬果要新鲜丰富;
03
还需注意日晒太阳,加强抗阻运动,足量补水,只有达到了营养的均衡才能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
--END--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程守勤
制图编排/王倩
校对/刘敏
医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