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逼出胃内寒凉之气胃溃疡秘方
主持人:刘婧主讲:黄飞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刘婧:气候变凉,容易胃疼,不敢喝凉水,这种被很多人“熟视无睹”的老胃寒如果拖久了,到底要不要紧?能够根治吗?临床统计显示,大约有3%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转变为胃癌。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的理解诊断,几乎都是胃寒、胃湿、胃瘀所致。
黄飞剑:警惕这三个地方的异常表现,舌苔、面色、嘴唇周围。第一个舌苔是白的还晶晶亮的,舌苔厚腻,在舌上面像米汤一样的那个物质,这说明我们脾湿特别重。脾湿严重:舌苔厚腻。像这一类的人群易形成糖尿病。最重要的是他吃不了饭而且消化不良,中医叫纳呆。这是寒湿性的舌苔。这一部人易得浅表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他是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之后就导致气血两虚,人体的内环境被破坏了。
第二个舌苔。偏红偏暗,而且还剥脱苔,中医学叫剥脱苔。是因为他的胃气不足了,脾气不足了。胃的里面氧供不足,脾的氧供不足了,我们的脾它是喜燥恶湿的。而胃它是水谷之海,消化这些食物的,脾是输布津液的。所谓津液实际上就是气血营养,这些气血营养靠谁来输播呢?靠我们的脾来输布全身。我们的脾胃虚了后,瘀血之后就会产生这样的舌苔。这种舌苔易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或结肠溃疡的,这是这种舌苔,这是在临床观察几十年发现的一个规律。
第三个舌苔。又黄又暗又红,这个是伤阴。这种舌苔的患者一般津液就比较亏虚了,肝火出来了,这个胃热也出来了。这种舌苔最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焦虑症。因肝火重、脾胃重、胃火重,焦虑烦躁,睡不着觉,治焦虑抑郁症不治脾胃非治也。
不同的舌象代表不同人的颜色面色。发黄发暗,如果前额骨处是乌暗的,代表肝气不和,因为肝胆不舒,肝胃不和,就会导致这个地方肝火胃不和,就会导致这个地方发暗。
如果是鼻与三角区发暗,肺开窍于鼻,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这个地方发暗的话。如果是眉毛中间区与眼中间区发暗,那就是心阳不足。跟脾胃有关系,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堂发暗。脸部发黄,相对应的脸上不同的区域有暗,晦暗的话可能也跟脾胃有关。
另外一个颜色就有点发绿了,即发绿发青,体内湿重于寒。导致氧气不足,这样就发青发暗。
痰湿化瘀之后就缺氧,最容易发生的现象(包括中老年人),最容易长痘痘。即寒湿化瘀,嘴唇周围容易长痤疮。青春痘,是体内激素紊乱,皮肤不好。多得补气血调脾胃,补气血,活血化瘀。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痤疮毛囊炎把它治愈。
胃寒临床表现:胃痛、呕吐、大便溏泄、恶寒。
明明身体表现为热象:烧心、大便干结、心情容易烦躁,但为什么还是属于胃寒,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胃寒,是胃寒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才出现的症状。一位胃寒的极致老患者将来到现场,跟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患病故事。层层递进的三种胃寒状态。
脾阳虚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舌苔
舌质淡白,舌苔薄滑
舌质淡暗
舌质淡红,舌苔腻黄
二便
小便清长,大便时干时稀
尿频尿急,大便秘结
小便时有尿痛,大便干结
症状
脘腹胀气,消化不良
烧心,反酸
胀气、隐痛、焦虑
舌苔白腻,薄滑,可用茯苓10克、薏米仁10克,熬粥。
阳虚症。二陈汤。脾阳虚证用二陈汤效果非常好。姜半夏就是既升阳气,祛寒、化痰和中理胃非常好的一味药。陈皮那是常用药,顺气、化气、活气、祛痰、祛瘀。
湿寒困脾证。脾阳不振、湿邪内盛。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之后,寒湿运不出去,男同志容易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特别是老年人。
脘腹痞闷胀痛,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晦暗。
升阳益胃汤。组成:羌活、半夏、干姜、白术、陈皮、茯苓、姜半夏、甘草
治胃溃疡的名方。(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治疗胃溃疡秘方)白术30克、蒲公英30克、山药30克。(克数加减因人而异)。
湿热蕴脾证。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化气汤。石斛(生津、养肺、养胃、养脾、养肝、提高免疫力)、大腹皮(清肝胆之气的一味药)、制香附(既可以除脾胃寒湿、又可除经络和肺部寒湿)、佛手(滋阴、生津、降火化气)。
健脾养胃丸。组成:干姜、白术、荜芨、六神曲、桂枝、降香、白芍、醋延胡索、当归、麦夫炒枳实、甘草。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证。
益脾润燥时令菜:栗了鸡。做法:1、栗子肉,整只土鸡,加凉水炖煮半小时。2、放入当归(约10克),继续小火炖煮半小时。3、最后放入陈皮,(3克约3-5片),继续炖煮10分钟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zd/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