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骨骼系统的各种外伤与疾病是常见病症。从下列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要保持一个人的骨骼系统健康,主要依靠做好各种防范工作,在生活中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而不是到疾病缠身时才想起找医生。

(1)各种关节炎

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壁画上描绘了“关节炎”病人的痛苦情况。

现在已知,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可将关节炎分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中国《黄帝内经》中已有腰腿痛的症状描述,并指出其病因是风寒湿邪外侵和外伤所致。

17世纪中期,英国医生、近代临床医学之父托马斯·席登汉姆(西德纳姆,ThomasSydenham,.9.10~.12.29)首先开始了识别风湿性疾病中各种不同疾病的尝试。从“痛风”中区分出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的急性发热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现代科学认为,“急性风湿热”(ARF)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通常是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部炎症以后形成的,主要侵犯人的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皮下组织引起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和多形性红斑、舞蹈症等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可用青霉素治疗原发感染来预防风湿热的复发。临床实践中有一些青少年仅仅是因为不慎受寒引起咽喉部炎症,没有及时治疗,从而引起该病症的发生,带来终身遗憾。

年,怀斯曼(EWiseman)记述“关节结核病”(tumoralbus)。现代医学已知,儿童患原发性结核病时,由于骨骺开放而且对骨的血供丰富,结核杆菌常可扩散到脊柱骨和长骨的末端,从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疾病可以很快发生,也可在数月、数年、或数十年后发生,.感染可扩散到关节囊内,引起单发性关节炎,负重关节常易被累及,但腕、手、肘骨也可累及,特别是外伤后更易受累。

年,俄罗斯首次记载了“大骨节病”,它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中国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际医学界称本病为kaschin-beck病。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本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但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的大幅度增加,这种疾病在中国也已大幅度减少。

年,SE迪普莱首次提出“肩关节周围炎”,认为该病是肩峰下滑囊炎。它就是俗称的“肩周炎”。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仅仅是某一种肩关节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内外数据显示,70%的所谓的肩周炎,实际上属于肩关节僵硬或者冻结肩,即肩活动时有很多障碍,活动不开。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肩关节僵硬,要进行松解,可以通过锻炼或者微创手术的方式。但有很大一部分肩关节疾病,不仅仅是肩关节粘连或者僵硬,而是由于肩袖损伤,或者肱二头肌腱的炎症,或者其他各种肩关节疾病,造成肩关节活动的障碍,即所谓的肩周炎。

我认为,肩周炎大部分是属于肩关节部位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只要设法改善该部位微循环,即可迅速健康。我在快50岁时,也出现了肩周炎症状,俗称“50肩”,双手抬不起来,硬抬起来时有明显疼痛感。当时并未在意,一天洗澡时,因手不得力,摔了一跤,摔伤了腰。到医院中医科看病,医生开了一瓶中成药“钻山风”口服液,喝了半瓶,肩周炎就不治而愈了。现在快20年过去了,肩周炎没有复发过。但现在药店里,买不到“钻山风”口服液(20年前在药店里是常见药),不知该药物是否还生产?我想,由于病因已经弄清楚了,如买不到该药,可找中医配制类似药物用于治疗。]

(2)骨折认识与治疗

公元前10世纪(西周初期),中国《周礼》中记载“骨折”为“折疡”,当时已有专治骨折的医师。

4世纪(两晋),中国已用夹板固定法治疗“骨折”,已将骨关节创伤分为“骨折”、“骨关节脱位”和“开放性损伤”,已采用牵引法治疗骨折。

年,唐代蔺道人(~)在《理伤续断方》中科学地论述了肩关节、髋关节脱臼手法复位,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和步骤。

年,南宋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别号野处,~)在《洪氏集验方》中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木。

年,元代医学家李仲南著《永类钤方》22卷,首次提出用“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膝关节“半伸半屈”最有利于髓骨骨折之整复。

年,中国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字达斋,~)著《世医得效方》,对伤科的理论和技术有科学的论述。他首创应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欧洲到年英国人阿瑟·戴维斯(ArthurG.Davis)才提出悬吊复位法。

年,法国外科医生安布鲁瓦斯·巴累(AmbrovisPare,~)首做肘关节切断术。

年,法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皮埃尔·约瑟夫·德索尔特(PierreJosephDesault,.2.6~.6.1)始用骨折绷带。

年,Desault描述“肱骨髁间骨折”。它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壮年。这种骨折常呈粉碎性,闭合复位困难,开放复位缺乏有效的内固定从而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对肘关节功能将有严重影响。由于有经验的骨科中医基本处于失传状况,现在基本依赖手术开放复位,医患配合较难,其最终治疗效果都不尽满意。

19世纪初,中国骨科学家江考卿(字国兴,号瑞屏,~)创造骨移植手术:将患者本身其他部位的骨头切下一段,移植在粉碎性骨折造成的两断骨间的缺骨处,镶入两断端作为骨桥,以促进新骨生长,促进骨折愈合。

年(清道光7年),罗天鹏创造医疗幌床,用于正骨等患者以舒通血脉,帮助消化。

年,中国清代江西籍医学家江考卿(号瑞屏,/~/)著《江氏伤科方书》,用骨移植木治疗复杂骨折。

年,俄罗斯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NikolaiIvanovichPirogov,.11.25~.12.5)设计了石膏固定受损的骨骼。年在治疗伤员中采用。

20世纪60年代带蒂骨瓣应用于临床,是将移植骨瓣连同其上的肌肉或与肌肉皮肤一起转移,移植骨瓣依赖与其相连的肌蒂获得血液供应,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现有技术已能成功地接通直径0.3毫米以上的血管,可以将移植骨瓣连同其血管一次移植到受区,与受区血管吻合,立即重建血运。这种骨移植不必经过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完成骨愈合,就是说,可进行“活骨移植”,这就为骨移植开拓了新路。

医院对骨折患者,已大量使用钢板固定骨折部位。这就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目前普遍使用的骨科内植物材料有3种:不锈钢、钴合金和钛合金,不易腐蚀生锈。这些内固定件分为可取出和可不取出两类。降低了骨折并发症,可使患者迅速康复,实现无痛锻炼。随著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的运用,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缺点是手术会对患者带来一定伤害,不如传统中医正骨疗法完全依靠外固定使骨折自然愈合长远效果好。但传统手到病除的正骨中医已经大部分失传!

(3)骨骼系统营养与保健

年,英国医生弗兰西斯·格利森(FrancisGlisson,~.10.14)记述“佝偻病”。现在已知“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可导致鸡胸和肢体残疾。

年,美国两位学者解剖了例尸体,发现>50岁男性和>60岁女性中,>90%的人椎体有骨刺,证实骨刺是人生理蜕变结果,不一定引起腰痛。能压迫神经引起长期腰痛的骨刺,必需手术去除。

~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IT)平泽弥一郎教授发现,现代人在20年间,人体重心位置后移7%,站立姿势已变成向后倾斜。人在20岁时站立能力最强;>50岁站立能力逐渐减弱。站立能力强的人一般寿命也长。人的左脚接地面积较大,主要支撑全身重量,右脚则是做各种动作的,两脚机能侧重面不同。[年8月,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LiverpoolUK)与日本、比利时研究人员用压力感应跑步机详细记录了>2.5万人足部用力参数,分析发现,人类足部灵活性及行走时用力机制与近亲黑猩猩等猿类十分相似,许多参数几乎吻合。]

年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有块骨头;而欧美大部分人为块,只有少部分人是块骨头。

[年,《自然》杂志一篇文章报道,儿童有时候能够在手指意外截断之后,重新长出指尖;而成人在肝脏受损时,也可以重新长出部分组织。

许多老年人会出现驼背现象,这主要是骨质疏松造成的。原因是人到中年就需要补充人体流失的钙。但大部分中年人不会注意补钙。等到进入老年时,因人体吸收功能退化,钙不容易被人体吸收,骨质疏松加剧发展,很容易出现驼背。]

骨骼系统保健的关键是营养和适度的运动。二者缺一不可。

(4)骨科罕见病

年,美国肯塔基州一名40岁的男子患了“全身骨骼全部溶化”的疾病,整个人像软体动物一样,但他的内脏器官功能正常,此种病症以后没有再发现过。[年,英国报道了第一例“骨溶解症”患者,在照X光片时,4岁的阿列克斯被发现下颌骨已完全“消失”!重新移植了一块下颌骨后,换上的骨头同样也在逐渐“溶解”。到年,全世界共发现不到例患者。“骨溶解症”又称“鬼怪骨”、“巨大溶骨综合征”,这是一种骨局部大量毛细血管窦及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骨溶解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发病机理现在还不清楚,常误诊为肿瘤、病理性骨折、慢性骨髓炎等。病变起自一骨,逐渐侵及邻骨及周围软组织,有自限倾向。疾病程度难以预测,轻者受累骨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少数病例病变侵及重要器官而致死。这种病可能发生在锁骨、肩胛骨、肱骨、颈椎等身体多个部位,因为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大多已经造成骨折或损伤神经了。]

年,法国医学家皮埃尔·马利(PierreMade,~)发现一种叫“肢端肥大症(大手、大脚、大下巴)”的疾病与脑垂体有关。现在已知它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的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一种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为巨人症。在成年以后发病就表现为颅骨的增宽,头和面部的宽大,颧骨的增高,下颌突出,牙齿的稀疏,手脚粗大,驼背,皮肤干燥,甚至出现糖尿病和高血压。有些病人仅仅是表现为鼻头的增大,舌唇的增大,声音的低钝,这些都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的症状。虽然该症诊断不困难,但许多患者在症状出现7~8医院就诊。该症患者如不接受治疗会过早死亡,死因大多为心血管疾病。因此,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并尽早接受治疗是降低疾病风险和早期死亡率的关键。而降低早期死亡风险的方法就是尽快将血中GH的水平降至正常。

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瓷娃娃,患儿易发骨折,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疾病,发病率约3/10万,发病男女的比例大约相同。轻者可无症状,正常身高,通常寿限,仅轻度易发骨折。重者残废,甚至死亡。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脆性增加,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折,常表现为自发性骨折,或反复多发骨折。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畸形愈合多见,肢体常弯曲或成角,一般过了青春期,骨折次数逐渐减少。可有脊柱侧凸,骨盆扁平,或有身材矮小。蓝巩膜、巩膜变薄,透明度增加。进行性耳聋源自听骨硬化、声音传导障碍或有人认为是听神经出颅底时被卡压所致。牙齿发育不良,灰黄,切齿变薄,切缘有缺损,关节松弛,肌腱及韧带的胶原组织发育障碍可有畸形,关节不稳定。由于胶原组织有缺陷肌肉薄弱和皮肤瘢痕加宽。智力生殖能力无障碍。对该症患者主要是在未成年时注意骨骼保护,尽力避免骨折发生或尽量减少骨折发生率,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年,法国启动国家罕见病计划;6年,欧盟成立罕见病研究中心。

8年2月29日,“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发起组织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9年将每年2月最后一天定为“世界罕见病日”(RareDiseaseDay)。全球目前确认的罕见病有~种,约占人类疾病总数10%,其中80%由遗传缺陷引起。中国罕见病有30余种,涉及万人。

年,比利时启动罕见疾病研究国家计划,美国启动未确诊病项目。

年,“国际成骨不全症日”(WishboneDay)由OI群体发起,目前已被全球OI社群确定为官方国际宣传日,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获得认可。

年6月8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委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含种疾病。]

预防罕见病的根本方法还是要不断发展产前基因检测技术,防止此类患儿的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lcbx/5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