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因患渐冻症分手,拒绝家人探望,
“任何能够拯救生命的器官,都应当被利用。”
在年,29岁的北大女博士候选人娄滔被诊断出患有渐进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她通过口述遗嘱表达了她的意愿:捐献所有可能拯救他人生命的器官,不想给社会增加任何负担。
如果不是这个致命的疾病,娄滔原本有着无限的前途,但不幸的是,她在人生最灿烂的时期被夺走了生命。
面对身体的束缚,她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且令人难以忘记的道路。
活泼而聪明的杰出学者
“北大女博士”这一称号极具光彩,但这还不足以完全描述娄滔所有的优秀品质。
她自幼就是“模范孩子”,虽出身于平凡之家,但她的学习成绩惊人,并且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热爱运动且常带笑容的人,外貌亦是出类拔萃。
年,娄滔因对历史的热爱以全科第一的成绩被顶尖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预科班录取,比同龄人提前一年踏入大学校园。一年之后,娄滔顺利晋升为本科生。
尽管天资过人,娄滔深知勤奋的重要性,对待学习,她总是最认真刻苦的那一个。
在大学期间,她从未缺席过任何一课,始终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并在课后主动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图书馆的夜晚也常能见到她埋头苦学的身影。
即便在人才济济的顶尖院校里,娄滔也能保持在全系前三的位置。
但娄滔绝非仅限于学术的学霸,她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既是体育明星也是辩论赛的冠军,她如同一束阳光般照亮了周围的每个角落。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娄滔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被选为媒体交流中心的志愿者,自愿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翻译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娄滔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古史专业进行深造。
在研究生阶段的三年里,娄滔全力以赴,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期刊论文。
更难能可贵的是,娄滔以笔试和面试双料第一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古埃及历史专业的博士学位。
娄滔的学术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她带着对历史的热爱,前途一片光明。
进入北大后,她没有忘记初心,继续努力学习。面对更高的学术标准和竞争,她感受到了压力,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北大为她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她的才华、美貌和性格吸引了众多的仰慕者,娄滔并不缺乏追求者。其中一位小伙子凭借坚持不懈追求到了这位众人心目中的女神。
他与娄滔一样优秀,对娄滔的美丽和才华倾心不已,而娄滔也对他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抱以高度评价,两人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
通常来说,美貌加上任何优点都能成为无敌的组合,但娄滔各方面都是最佳选择,仿佛是命运的宠儿,宛如天之骄女。
然而,树大招风,她即将面临的考验无人能料。
悲剧降临
年暑假,娄滔回家时,发现自己经常感到身体沉重,无法发力,以为是近期学习过度,休息不足所致。
将这一情况告知母亲后,母亲半开玩笑地说,怎么长大了反而变得娇气了,小时候那是精力充沛,总是活力四射。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疾病的先兆。毕竟,娄滔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能跑完长跑后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从小到大很少生病。
回校后,娄滔的状况没有因为暑假的休息而改善,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身体的疲惫已经开始严重干扰她的学习和生活。
一个10月的清晨,娄滔醒来发现自己的左脚完全无法用力,勉强站立时,她发现自己的左脚尖竟然无法踮起。
当时的娄滔只有26岁,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慌张,首先想到的是给母亲打电话。
在母亲的建议下,医院进行检查。但是,医院都未能查明原因,让娄滔更加焦虑。
最终,医院医院对娄滔的病情给出了诊断:疑似运动神经元疾病,俗称渐冻人症。
一旦确诊为渐冻人症,基本意味着她的余生可能不超过5年。众所周知,斯蒂芬·霍金正是因为渐冻人症而陷入瘫痪。
听到这个噩耗,娄滔觉得天都塌了,辛苦打拼才进入梦寐以求的学府,未来一片光明的她,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尽管局势极为不利,娄滔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她不允许自己轻易向逆境低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要保持坚强。
为了不成为男友的负担,一个月后,娄滔向深爱的男友提出分手,尽管男友竭力挽留,表达愿意照顾她,她仍然坚决地拒绝:
“我们都清楚渐冻症代表着什么,我会积极治疗,但我不能成为你的负担。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我也有我的尊严。你不必照顾我,我只希望你能过得好。”
娄滔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她对自己负责就必须积极治疗,对男友负责就意味着分手。男友前途无量,不应因为她而受阻。
不止如此,娄滔还拒绝了所有好友的探访和礼物,她希望自己在朋友们心中的形象永远是阳光、充满活力的。
娄滔虽有苦闷,也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不甘:自己好不容易考入心仪的学校,可以钻研喜爱的领域,未来也能从事热爱的工作。
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她却在刚开始时就被迫停步,未能留下成就,这是多大的遗憾。
被疾病束缚的勇士
即便娄滔和家人都在积极配合治疗,命运仍未向这位与病魔斗争的女孩垂青。
年6月,被确诊渐冻人症半年后,娄滔的病情加剧,四肢开始出现萎缩。
仅仅几个月,娄滔的病情恶化至全身瘫痪,失去了行动能力,甚至呼吸都极为困难,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医生宣布娄滔的渐冻人症已进入晚期,几乎无法看到康复的希望。娄滔请求返回老家进行保守治疗,希望在最熟悉的地方结束生命,寻找最后的安宁。
尽管身处困境,娄滔仍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虽然身体无法移动,但她的大脑依然活跃,借助听书,她竟在病床上完成了60多部历史学著作的学习。
即便自己是病人,她仍旧常常鼓励父母要保持乐观,疾病虽然摧毁了她的身体,但她的坚强灵魂一直在抗争。
后期失去语言能力时,她通过设备用眼睛表达意愿,逗父母开心,甚至用眼神撒娇要求父亲喂她喝汤。
娄滔像一位天使般
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也如同战士般,即使手无寸铁,也勇敢地与病魔对抗。
虽然娄滔无法通过自己的专长为国家贡献,但她找到了另一种方式贡献社会。
年8月,当娄滔意识到自己生命即将终结时,她请护士帮忙代笔,留下了一封令人动容的遗书。遗书中充满了她对父母的爱和对世界的爱。
她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父母,她无法亲自尽孝,只希望父母不要因她而悲伤,她希望可以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她请求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头部可供渐冻人症研究,希望能为这一群体找到治疗方法;其他器官只要能救人,都可以拿去使用。
她也希望不给社会带来负担,建议将自己的骨灰撒入长江,不占用任何土地;不举行任何丧葬仪式,也不接受慰问金。
“请让我悄无声息地离开,不留下任何痕迹,仿佛我未曾来过。”
然而,生命的烙印永远存在,尤其是如此震撼人心的生命。尽管娄滔的生命定格在29岁,但她的故事永远让人难忘。
由于身体已被疾病严重侵蚀,娄滔无法捐献器官,这成了娄滔一家深感遗憾的事情。
娄滔离世后,她的家人继续致力于支持“渐冻人症”的相关公益活动,既是为了回馈娄滔生病期间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娄滔的遗愿。
生命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其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和意义。娄滔的生命虽短暂,但她的29年人生也展现了足够的精彩。
斯人已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祈愿娄滔在天堂一切安好,同时祝愿娄滔的父母健康长寿,在公益事业中帮助更多的人。
希望渐冻人症能够尽快被攻克,让更多的人免受其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kexiang.com/jbyf/10010.html